辞华已独步,政治复无前。
吏不容三穴,民皆载二天。
於今知和寡,自古愧才偏。
惆怅棠阴下,仁风尚蔼然。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翻译及注释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辞华已独步,政治复无前。
吏不容三穴,民皆载二天。
於今知和寡,自古愧才偏。
惆怅棠阴下,仁风尚蔼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的吴下肃公的悼念之情。诗中提到,吴下肃公在政治上取得了独步的成就,使政治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他治理下的官员不容许有贪污之行为,人民生活安定繁荣。然而,现在的时代,我们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稀缺的,自古以来,我们都应该感到惭愧。诗人感叹着吴下肃公的离世,仁风仍然在人们心中闪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吴下肃公的敬仰和悼念之情。通过对吴下肃公在政治上的杰出成就的赞美,诗人展示了他对吴下肃公的钦佩之情。诗中的对比也很有意义,通过对现实和过去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当下政治和人才匮乏的忧虑。最后,诗人以对吴下肃公的怀念和对仁风的赞美作为结尾,给人一种深思的感觉。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吴下肃公的敬仰和对当下政治状况的忧虑。它展示了诗人对仁风和高尚品质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对过去时代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政治和人才的思考。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