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烛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孟郊
2025-07-24

烛蛾

唐代  孟郊  

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

烛蛾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烛蛾翻译及注释

《烛蛾》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灯前双舞蛾,厌倦生命何其切。思念你飞来的心,情愿无光亦不愿熄灭。即便天空再高百尺,也应该躲避明亮的月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灯前的两只舞动的蛾子,它们看似对生命厌烦至极,希望远离光明,选择熄灭。然而,它们对来自爱的呼唤心存留恋,即使是在黑暗中也不愿熄灭。作者通过描写蛾子的行为,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爱的渴望。

赏析:
《烛蛾》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中的烛蛾象征着有限的生命和对人生的矛盾感。它们在灯光下舞动,似乎对生命的重复和局限感到厌倦,渴望远离光明。然而,它们又不愿意完全熄灭,因为它们对来自爱的召唤心存留恋。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这些蛾子成为了象征人类内心挣扎和追求自由的形象。

诗人孟郊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追求自由的渴望。他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人们是否能够在自由与束缚之间找到平衡。诗中的明月象征着光明和束缚,而蛾子则代表着对自由的追求。尽管天空再高,光明再美丽,但蛾子们仍然选择躲避明月,寻求自己的自由空间。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通过描写微小的生命,诗人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使得《烛蛾》成为了一首引人深思的诗词作品。

烛蛾拼音读音参考

zhú é
烛蛾

dēng qián shuāng wǔ é, yàn shēng hé tài qiè.
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xiǎng ěr fēi lái xīn, è míng bù è miè.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tiān ruò bǎi chǐ gāo, yīng qù yǎn míng yuè.
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


相关内容11:

献汉南樊尚书

岭表逢故人

访嵩阳道士不遇

关山月

征西将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张籍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有时独斋心,仿佛梦......
  • 宴客词
    上客不用顾金羁,主人有酒君莫违。请君看取园中花,地上渐多枝上稀。山头树影不见石,溪水无风应......
  • 百忧
    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雠,暮思除国雠。计尽山河画,意穷草......
  •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
    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
  • 春日有感
    雨滴草芽出,一日长一日。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独有愁人颜,经春如等闲。且持酒满杯,狂歌狂......
  •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凉生子夜后,月照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