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野狐泉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9-10

野狐泉

唐代  罗隐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野狐泉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野狐泉翻译及注释

《野狐泉》是唐代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幅野生狐狸在泉水旁洗澡的情景,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善良美德的追求。

潏潏寒光溅路尘,
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
何处人间作好人。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泉水溅起寒光溅起溅起尘土,
传说中的妖物在这里隐藏身形。
然而在改变皮毛之后,
它们将在哪里成为好人呢?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野生狐狸在泉水旁洗澡的场景,突出了自然界中的美和生命力。诗中的“潏潏寒光溅路尘”形容狐狸在水中洗澡时溅起的水花,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活泼的感觉。而“相传妖物此潜身”则暗示了狐狸在人类传说中的妖怪形象,表达了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陌生和畏惧。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这句话反映了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改变和转变的期望。换皮毛可以理解为指代野生动物的本性和行为方式,传达了诗人对于野生动物变得温顺、友善的希望。然而,诗中并未给出答案,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无奈。

整首诗词的意境简洁明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和动物的生态。同时,诗人通过对于狐狸的描写,隐喻了人类内心对于善良美德的追求和对于个体变革的思考。整首诗词在简洁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思索。

野狐泉拼音读音参考

yě hú quán
野狐泉

yù yù hán guāng jiàn lù chén, xiāng chuán yāo wù cǐ qián shēn.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yòu yīng gǎi huàn pí máo hòu, hé chǔ rén jiàn zuò hǎo rén.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相关内容11:

秋晚

官池秋夕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

灞上感别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第五尊师
    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只说泊船无定处,不知携手是何人。朱黄拣日囚尸鬼,青白临时注......
  • 姑苏真娘墓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还应伴西子,香径夜......
  • 寄易定公乘亿侍郎
    谢舞仍宫柳,高奇世少双。侍中生不到,园令死须降。班秩通乌府,樽罍奉碧幢。昭王有馀烈,试为祷......
  • 严陵滩
    中都九鼎勤英髦,渔钓牛蓑且遁逃。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钓台高。...
  • 定远楼
    前年上将定妖氛,曾筑岩城驻大军。近日关防虽弛柝,旧时栏槛尚侵云。蛮兵绩盛人皆伏,坐石名高世......
  • 江南别
    去年今夜江南别,鸳鸯翅冷飞蓬爇.今年今夜江北边,鲤鱼肠断音书绝。男儿心事无了时,出门上马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