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7-19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

唐代  罗隐  

荷花  女子  爱情  

乱离无计驻生涯,又事东游惜岁华。
村店酒旗沽竹叶,野桥梅雨泊芦花。
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翻译及注释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送别诗。诗中以送别魏校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离别归乡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离别无计留下来,又因东游怜岁华。
村店上挂竹叶酒旗,野桥停船等雨梅花。
因为写信而成就了事业,虽然官职上受了屈辱;
为了养活家人没有借贷,担心重负未能归家。
使君应当看到旧友情谊,重新回到曹家门前。

这首诗通过送别魏校书和呈送给曹使君的双重形式,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离别情感和对友情、家庭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无法留下来的无奈之情,又因东游怜惜芳华而离开。接下来的两句以村店酒旗沽竹叶和野桥梅雨泊芦花为描写,形象地展现了乡村的景象和特色。再往下,作者以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的表达,表明了自己因为写信而得到一些成就,但因为官职上的屈辱而受到一些委屈,同时也表达了为了养家糊口而未能归家的痛苦和担忧。最后,作者以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的状况,表达了自己对曹使君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友情、家庭归属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铺陈了唐代社会中诗人的困境,同时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家庭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具体的情景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诗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痛苦和对归家的期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家庭的珍视和重要性。整首诗既有离别的哀愁,又有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出唐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离别和思乡之情的普遍性和共鸣。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wèi jiào shū jiān chéng cáo shǐ jūn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

luàn lí wú jì zhù shēng yá, yòu shì dōng yóu xī suì huá.
乱离无计驻生涯,又事东游惜岁华。
cūn diàn jiǔ qí gū zhú yè,
村店酒旗沽竹叶,
yě qiáo méi yǔ pō lú huā.
野桥梅雨泊芦花。
chóu shū fā jī guān suī qū, fù mǐ ān qīn lù bù shē.
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
yīng jiàn shǐ jūn lùn shì jiù, sǎo mén zhòng dé xiàng cáo jiā.
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


相关内容11:

道中有感

秋日有寄

寄渭北徐从事

寄黔中王从事

送霅川郑员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官池秋夕
    池边月影闲婆娑,池上醉来成短歌。芙渠抵死怨珠露,蟋蟀苦口嫌金波。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
  • 秋晚
    宰邑惭良术,为文愧壮图。纵饶长委命,争奈渐非夫。杯酒有时有,乱罹无处无。金庭在何域,回首一......
  • 寄窦泽处士二首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不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鳌背楼台拂白榆,此中槎客亦......
  • 灞上感别
    灞水何人不别离,无家南北倚空悲。十年此路花时节,立马沾襟酒一卮。...
  •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凤里前年别望郎,丁宁唯恐滞吴乡。劝疏杯酒知妨事,乞与书题作裹粮。苹鹿未能移海曲,县花寻已落......
  • 钱唐见芮逢
    蔡伦池北雁峰前,罹乱相兼十九年。所喜故人犹会面,不堪良牧已重泉。醉思把箸欹歌席,狂忆判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