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咏史诗诗意和翻译_魏晋诗人左思
2025-07-19

咏史诗

魏晋  左思  

梁习持魏郎。
秦兵不敢出。
李牧为赵将。
疆场得清谧。

咏史诗作者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咏史诗翻译及注释

《咏史诗》是魏晋时期左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梁习持魏郎。
秦兵不敢出。
李牧为赵将。
疆场得清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魏晋时期发生在战争年代的一幕。诗人左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历史中的重要时刻和英雄人物。诗中提到了梁习、魏郎、秦兵、李牧、赵将等人物,将他们的行为和事件串联起来,展示了当时战争中的局势和某些人物的英勇行为。整首诗以疆场得清谧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和平与安宁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魏晋时期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比。首句“梁习持魏郎”是在描述魏国的将领梁习,他有着威武的形象。接着提到了秦兵,暗示魏国的军队威慑了秦国,以至于秦兵不敢轻易出动。第三句“李牧为赵将”则表明李牧作为赵国的将领,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战略才能。最后一句“疆场得清谧”则呈现了战争的结束和边境地区的平静,暗示了人们向往和平的心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战争与和平的画面,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魏晋时期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和珍惜。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左思作为一位优秀文人的才华和见解。

咏史诗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hǐ shī
咏史诗

liáng xí chí wèi láng.
梁习持魏郎。
qín bīng bù gǎn chū.
秦兵不敢出。
lǐ mù wèi zhào jiāng.
李牧为赵将。
jiāng chǎng dé qīng mì.
疆场得清谧。


相关内容11:

出塞

蝶恋花

菩萨蛮

减字木兰花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 华阳吟三十首
    一脚从别海南船,身逐云飞江浙天。走遍洞天寻隐者,不知费几草鞋钱。...
  • 四时田园杂兴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 怀旧诗 伤胡谐之
    豫州怀风范。绰然标雅度。处约志不渝。接广情无忤。颉颃事刀笔。纷纶递朱素。美志同山阿。浮年迫......
  • 赠妓云英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 羁憧卜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红颜意气尽,白壁故交轻。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