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赠隐者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刘沧
2025-07-18

赠隐者

唐代  刘沧  

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
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
谁识无机养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赠隐者作者简介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赠隐者翻译及注释

赠隐者

何时止此幽栖处,
独掩衡门长绿苔。
临水静闻灵鹤语,
隔原时有至人来。

五湖仙岛几年别,
九转药炉深夜开。
谁识无机养真性,
醉眠松石枕空杯。

中文译文:
赠送给隐士

何时才能结束这幽静的隐居之地,
独自闭上心门,长出了青苔。
静静地听着水边灵鹤的声音,
隔着原野时常会有至人前来。

五湖仙岛离别多少年,
九转药炉在深夜中展开。
谁能理解无机的养真之性,
醉眠在松树和石头之间,枕着空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创作的一首赠诗,赠送给一个隐士。诗人以凄婉的语言表达了对隐士独立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中的“幽栖处”指的是僻静的隐居地,“衡门”指的是心灵的门户,这里闭上了静静的青苔,象征了主人沉浸在安静、自然和宁静的环境中。

“灵鹤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并融入灵鹤的声音中,给人带来一种超凡之感。另外,诗中提到了至人常常到这个地方来,给诗人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些许交流和寄托。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离别的五湖仙岛,这里是隐士曾经生活的地方。药炉的“九转”象征了修道之路的漫长,并且药炉在深夜里展开,使人联想到隐士独自修炼的情景。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隐士的赞赏和敬仰。诗人认为隐士的修行不是靠手段,而是包含了一种自然、无机的养真之性。最后一句中的“松石枕空杯”则映射出了隐士自娱自乐的生活,完美地描绘出了一幅隐士在山水之间安详宁静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方式和修行境界,表达了对于自然、宁静和独立的追求。诗中的情感悠远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赠隐者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yǐn zhě
赠隐者

hé shí zhǐ cǐ yōu qī chù, dú yǎn héng mén zhǎng lǜ tái.
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
lín shuǐ jìng wén líng hè yǔ,
临水静闻灵鹤语,
gé yuán shí yǒu zhì rén lái.
隔原时有至人来。
wǔ hú xiān dǎo jǐ nián bié, jiǔ zhuàn yào lú shēn yè kāi.
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
shuí shí wú jī yǎng zhēn xìng, zuì mián sōng shí zhěn kōng bēi.
谁识无机养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相关内容11:

哭贾岛

题栖霞寺庆上人院

唐乐府十首·乐边人

秋日登山阁

送吴秘书归杭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上裴晋公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
  • 镜湖夜泊有怀(东晋太守马臻所筑)
    广水遥堤利物功,因思太守惠无穷。自从版筑兴农隙,长与耕耘致岁丰。涨接星津流荡漾,宽浮云岫动......
  • 宿一公精舍
    夜阑黄叶寺,瓶锡两俱能。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还笑长门赋,高秋卧......
  • 入朝遇雪
    霜鬓持霜简,朝天向雪天。玉阶初辨色,琼树乍相鲜。密翳空难曙,盈征瑞不愆。谁为洛阳客,是日更......
  • 经无可旧居兼伤贾岛
    尘室寒窗我独看,别来人事几凋残。书空萧寺一僧去,雪满巴山孤客寒。落叶堕巢禽自出,苍苔封砌竹......
  • 赠郑处士
    飘然随钓艇,云水是天涯。红叶下荒井,碧梧侵古槎。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更有相期处,南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