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山中伉禅师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28

寄山中伉禅师

唐代  贯休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寄山中伉禅师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寄山中伉禅师翻译及注释

《寄山中伉禅师》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中文译文:
世间的人们都受到心的驱使,只有我的师父独自心无所依。万种缘分皆冥冥之中消散,只有一句话却蕴涵着深刻的意味。野火烧烤着禅石,残霞映照着栗林。秋风在溪上吹过,终愿希望与你相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师与世隔绝、超脱尘俗的形象。诗中反映了世间诸多事物皆是外在的干扰与诱惑,而禅师则用无言的深思和明悟净化了心灵。野火和残霞象征着外在的烦忧和纷扰,而秋风在溪水上吹过,表达了对心灵自在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禅师的描绘,表达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自由与纯净的信念。禅师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和深思熟虑的内心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静谧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修境界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越。整首诗简洁有力,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生动都体现了作者对禅修境界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也激发了人们对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寄山中伉禅师拼音读音参考

jì shān zhōng kàng chán shī
寄山中伉禅师

jǔ shì zāo xīn shǐ, wú shī dú shǐ xīn.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wàn yuán míng mù jǐn, yī jù bù yán shēn.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yě huǒ shāo chán shí, cán xiá zhào lì lín.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qiū fēng xī shàng lù, zhōng yuàn yī xiāng xún.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相关内容11:

上宋使君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山居

赠卢逸人

送道士归天台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新猿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多少求名者,年年被......
  • 览李秀才卷
    香沐整山衣,开君一轴诗。吟当秋景苦,味出雪林迟。经济几人到,工夫两鬓知。因嗟和氏泪,不是等......
  •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
    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莫道苍苍意,苍苍眼......
  • 送王炼师归嵩岳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迥与人寰别,劳生不......
  •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沙头千骑送,岛上一......
  • 酬杜使君见寄
    轧轧复轧轧,更深门未关。心疼无所得,诗债若为还。露洒一鹤睡,钟馀万象闲。惭将此时意,明日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