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世上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7

世上

宋代  王安石  

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
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世上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世上翻译及注释

《世上》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范蠡收拾了五湖的痕迹,
管宁将寥廓的大海寄托余生。
可怜世间纷争恶劣,
最有仁贤之人不敢行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波和政治腐败的忧虑和失望。范蠡和管宁都是中国历史上富有智慧和仁德的人物,但他们都选择了隐居避世,不愿意参与世间纷争和邪恶之事。诗中的"范蠡五湖收远迹"和"管宁沧海寄余生"表达了他们对清静自守生活的追求和选择。然而,作者也感到遗憾,因为在世间的纷争中,最有仁贤之心的人们却不敢行动,无法改变社会的风气和局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人性的思考。范蠡和管宁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贤人,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一种对纷争和腐败的回避。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风波和邪恶之事的厌倦和不满。诗中的"世上风波恶"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黑暗面,而"最有仁贤不敢行"则表明了即使有善良和智慧之人存在,但他们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作者通过范蠡和管宁的形象,表达了一种逃避和无奈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望。整首诗词简洁有力,语言平实流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借喻,展示了作者对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示作用。

世上拼音读音参考

shì shàng
世上

fàn lǐ wǔ hú shōu yuǎn jī, guǎn níng cāng hǎi jì yú shēng.
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
kě lián shì shàng fēng bō è, zuì yǒu rén xián bù gǎn xíng.
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


相关内容11:

愁台

示平甫弟

送李秘校南归

书八功德水庵

示德逢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吴冲卿雪霁紫宸朝
    虎士开阊阖,鸡人唱九霄。云移银阙角,日转玉廊腰。箒动川收潦,靴鸣海上潮。舞袍沾宿润,拜笏拥......
  • 次韵奉酬觉之
    久知乘传入西州,鸡黍从容本不谋。户外惊尘尺书至,眼中飞浪片帆收。山林病骨烦三顾,湖海离肠欲......
  • 月夜二首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谁能挽姮娥,俯濯凌......
  • 中秋夕寄平甫诸弟
    浮云吹尽数秋毫,爚爚金波满满醪。千里得君诗挑战,夜坛谁敢将风骚。...
  • 送杜十八之广南
    东南炎海外,寻访又输君。过岭猿啼暖,贪程马送曛。清谈消瘴疠,秀句起烟云。及早来乡荐,朝廷尚......
  •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行看舒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