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李秘校南归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4

送李秘校南归

宋代  王安石  

四十青衫更旅人,悠悠饥马傍沙尘。
久留上国言空当,却走南州食转贫。
自作诗书能见志,应知时命不关身。
江湖胜事从今数,肯但悲歌寂寞滨。

送李秘校南归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送李秘校南归翻译及注释

诗词:《送李秘校南归》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四十青衫更旅人,
悠悠饥马傍沙尘。
久留上国言空当,
却走南州食转贫。
自作诗书能见志,
应知时命不关身。
江湖胜事从今数,
肯但悲歌寂寞滨。

中文译文:
四十岁的青衫又成为旅人,
孤单地骑着饥饿的马傍着沙尘。
长时间逗留在上国,言语空洞无人理会,
只好离开南方的州县,去谋求温饱。
自己创作的诗书能够表达心志,
应当明白个人的命运并不关乎他人。
从今以后,江湖上的胜事无关紧要,
愿意只沉浸在悲歌与寂寞的滨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中年人的离别与追求的故事。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凄凉景象,表现了旅人的辛苦和艰难。他曾在上国久留,但言语却被忽视,最终不得不离开,去南方寻求生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诗书能够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然而,他也深知个人的命运并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时势也会对个人产生影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江湖事物的淡然态度,他不再追逐功名利禄,而是愿意在悲歌与寂寞之中自得其乐。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的追求与无奈,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它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旅途的艰辛、社会的冷漠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对人生的追求和现实的困境产生共鸣。

送李秘校南归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ǐ mì xiào nán guī
送李秘校南归

sì shí qīng shān gèng lǚ rén, yōu yōu jī mǎ bàng shā chén.
四十青衫更旅人,悠悠饥马傍沙尘。
jiǔ liú shàng guó yán kōng dāng, què zǒu nán zhōu shí zhuǎn pín.
久留上国言空当,却走南州食转贫。
zì zuò shī shū néng jiàn zhì, yīng zhī shí mìng bù guān shēn.
自作诗书能见志,应知时命不关身。
jiāng hú shèng shì cóng jīn shù, kěn dàn bēi gē jì mò bīn.
江湖胜事从今数,肯但悲歌寂寞滨。


相关内容11: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一——後殿朝次偶题

谢微之见过

示宝觉二首

散策

锺山晚步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示平甫弟
    汴渠西受昆仑水,五月奔湍射黄矢。高淮夜入忽倒流,碕岸相看欲生嘴。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
  • 愁台
    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
  • 题何氏宅园亭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 书八功德水庵
    幽独若可厌,真实为可喜。见山不碍目,闻水不逆耳。翛然无所为,自得而已矣。...
  • 示德逢
    先生贫敝古人风,沔想柴桑在眼中。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深藏组丽三千牍,静占宽闲五......
  •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歌锺殷地登临处,花木移春指顾问。城似大堤来宛宛,溪如清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