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采莲图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文徵明
2025-09-10

采莲图

明代  文徵明  

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采莲图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采莲图翻译及注释

《采莲图》是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横塘西头春水生,
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
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
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
水中惊起双鸳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采莲的场景。诗人站在横塘的西头,春水涌动,荷花随着落日的照耀显得格外明亮。由于荷叶茂盛,很难看清水面上的人。然而,有时候能从叶底听到歌声。歌声优美动听,仿佛是哪家的女子自己划着船击打着莲渚。她不担心打击水中会溅起红色的衣裳,水面上的鸳鸯惊起。

赏析:
《采莲图》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采莲场景,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诗中的春水、荷花、歌声等元素使整个场景栩栩如生,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女子自把双桡击兰渚,不愁击渚溅红裳,展示了女子的自信和独立。她不惧怕水花溅湿衣裳,自在地享受着采莲的乐趣。这种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推崇。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女子形象为主线,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情体味。这首诗词既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女性自主、自由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采莲图拼音读音参考

cǎi lián tú
采莲图

héng táng xī tóu chūn shuǐ shēng, hé huā luò rì zhào rén míng.
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huā shēn yè àn bù biàn rén, yǒu shí yè dǐ wén gē shēng.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gē shēng wǎn zhuǎn shuí jiā nǚ, zì bǎ shuāng ráo jī lán zhǔ.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bù chóu jī zhǔ jiàn hóng shang, shuǐ zhōng jīng qǐ shuāng yuān yāng.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相关内容11:

秋日述怀

竹宫青鸟

重过友人花下歌

题清池书屋

相逢行别朱大复比部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僧月沧
    孤云不知处,野雪见行踪。一饭饱时少,随缘沧海东。香床通水月,清磬出花宫。欲结庐山社,谁能问......
  • 小游仙(三首)
    东度扶桑看日华,却随王母借飙车。夜凉海色平如掌,倒看青天起赤霞。...
  • 陇外寄答李道甫二首
    岂意中兴日,翻为外补年。吾兄同去国,何客到离筵。失足成千里,批鳞下九天。汉家《东观记》,流......
  • 吴节妇
    忆昔嫁君时,赠我白罗帨。君殁帨犹存,拭我泣君泪。泪尽帨不烂,长留箧中看。并州有剪刀,谁能剪......
  • 寄长蘅二首
    少小事编摩,谓可操左契。及乎当得失,辄非向所计。年来变态屡,追时殆如谜。屈伸苟不爽,冥冥失......
  • 为钟清叔题薛五兰卷
    薛五嫁人苦不早,皆知倡家擅技巧。写生乃是第一技,所见无如此卷好。蕙质兰心有深寄,叶叶茎茎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