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僧游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熊孺登
2025-07-18

送僧游山

唐代  熊孺登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
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送僧游山作者简介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送僧游山翻译及注释

《送僧游山》是唐代熊孺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云身自在山山去,
何处灵山不是归。
日暮寒林投古寺,
雪花飞满水田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游山归去的景象。诗人以朴素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僧人自由自在穿越山水的向往,以及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灵山归宿的信念。诗人在日暮时分,看到僧人投宿在寒林中的古刹,寺院周围的水田上飘满了雪花,这一幕景象给人带来深深的禅意和宁静。

赏析:
1. 自然意境:诗中运用了云、山、寺、林、雪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宁静的情感。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2. 灵山归宿:诗中提到了“何处灵山不是归”,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执着追求。灵山在佛教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境界,代表了超越尘世的净土。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存向往,就能找到内心的归宿和安宁。

3. 寂静与禅意:诗人在日暮时分看到僧人投宿在古刹中的景象,寺院周围的水田上飘满了雪花,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种寂静的景象使人联想到禅宗的修行和静心,体现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送僧游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寺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灵性的追求。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思和回味。

送僧游山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yóu shān
送僧游山

yún shēn zì zài shān shān qù, hé chǔ líng shān bú shì guī.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
rì mù hán lín tóu gǔ sì, xuě huā fēi mǎn shuǐ tián yī.
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相关内容11:

赠卢绩

杜鹃花词

边城柳

红蕉花

听琵琶妓弹略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沈翔
    江上西风一棹归,故人此别会应稀。清朝尽道无遗逸,当路谁曾访少微。谩有才华嗟未达,闲寻鸥鸟暂......
  • 赠歌人郭婉二首
    石家金谷旧歌人,起唱花筵泪满巾。红粉少年诸弟子,一时惆怅望梁尘。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
  • 上阳红叶
    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 游丝
    游丝何所似,应最似春心。一向风前乱,千条不可寻。...
  • 春日山居寄友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外,何人更......
  •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
    幽抱应无语,贞松遂自栽。寄怀丞相业,因擢大夫材。日射苍鳞动,尘迎翠帚回。嫩茸含细粉,初叶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