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8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

宋代  梅尧臣  

香象红蕖坐,花盆白石台。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驰来。
心是寒缾水,明无宝镜埃。
世人何扰扰,时为一言开。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翻译及注释

诗词:《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香象红蕖坐,花盆白石台。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驰来。
心是寒缾水,明无宝镜埃。
世人何扰扰,时为一言开。

中文译文:
一头香象坐在红蕖上,花盆摆在白石台上。
高官的金印离去,王子骑着玉马而来。
心境如同冰冷的缾水,明亮无尘的宝镜。
世人为何纷乱不安,只需一言即可开启时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禅斋的景象,并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一种思考和启发的意味。

诗中的禅斋是一个静谧的场景,有着红蕖和花盆,以及白石台。红蕖象征着美好和纯洁,花盆和白石台则增添了禅斋的雅致和宁静。

首先,诗中提到了高官的金印离去,王子骑着玉马而来。这是对世俗权力和尊贵的描绘,暗示着世间的变幻和无常。金印的离去代表着权力的消逝,而王子的到来则象征着新的权力崛起。这种变动让人感叹世事无常,权力和地位都是暂时的。

接着,诗中描述了心境如同冰冷的缾水,明亮无尘的宝镜。这里用冰冷和明亮的形容词来形容内心的状态,寓意着作者的心境清净而冷静。宝镜象征着心灵的明澈,没有尘埃的存在,意味着作者的心境纯净无染。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纷乱不安的疑问和思考。他认为世人为何如此纷乱,而只需一言即可开启新的可能和机遇。这里的一言可以理解为一种启发或领悟,通过简洁的表达点明了人们追求内心宁静与解脱的方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禅斋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描绘了世俗的变幻和内心的宁静。作者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并提出通过领悟和启发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种表达方式简洁而深刻,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拼音读音参考

bǔ tí dōng dōu shàn huì shī chán zhāi
补题东都善惠师禅斋

xiāng xiàng hóng qú zuò, huā pén bái shí tái.
香象红蕖坐,花盆白石台。
shàng gōng jīn yìn qù, wáng zǐ yù chí lái.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驰来。
xīn shì hán píng shuǐ, míng wú bǎo jìng āi.
心是寒缾水,明无宝镜埃。
shì rén hé rǎo rǎo, shí wéi yī yán kāi.
世人何扰扰,时为一言开。


相关内容11:

次韵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一归云洞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

晨鸦

和韩子华寄东华市玉版鮓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宣州可真上人
    昭亭山色无纤尘,昭亭潭水见游鳞。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 和吴冲卿藏菜
    霜前收美菜,欲以御冬时。备乏且增品,挑新那复思。菖葅嗜西伯,姜食语宣尼,未免效流俗,竞将罂......
  • 闻表兄施先辈上第
    昔人事功名,五十未为老。而今君已及,得桂诚非早。所慰白头亲,且将黄绶好。吾始日夜心,望尽京......
  • 寄麦门冬於符公院
    佳人种碧草,所爱凌风霜。佳人昔已殁,草色尚苍苍。陆行载以车,水行载以航。于今五六年,与我道......
  • 钓蟹
    老蟹饱经霜,紫螯青石壳。肥大窟深渊,曷虞遭食沫。香饵与长丝,下沈宁自觉。未免利者求,潜潭不......
  • 西施
    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门上子胥目,吴人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