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拄杖上王使君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18

寄拄杖上王使君

唐代  贯休  

豪情  抱负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寄拄杖上王使君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寄拄杖上王使君翻译及注释

寄拄杖上王使君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译文:
寄送给手持拄杖的王使君

手持拄杖,与邻居的僧人相伴,他的真实身份常常无法言说。
一根摇曳的黑黝黝的玉杖显得沉重,而金杖却如轻如羽毛。
有着像乳盘一样柔韧力的拐杖,却无法抚慰内心真挚的情感。
只能将它高高置于某个地方,带给我远在宣城的谢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贯休,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学生,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拄杖的情感和寄托。

首先,诗人以拄杖为主题,通过拄杖与僧人相伴的描写,展示了一种平凡而真挚的情感。虽然拄杖常常伴随诗人,与他一同走过无数的路途,但它的身份却常常无法被名正言顺地揭示出来,这使得拄杖更加神秘而独特。

其次,诗人将拄杖的材质进行了对比。拄杖由黄玉制成,显得沉重,而金杖却是轻盈的。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拄杖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拄杖质地的独特之处。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拄杖的一种期待和希望。拄杖有着柔韧的力量,但却无法满足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追求。因此,诗人希望将拄杖高高置于某个地方,将自己真挚的情感寄托给远在宣城的某个人,以表达所思所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拄杖为载体,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拄杖的情感和希望,展示了诗人内心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寄托。

寄拄杖上王使君拼音读音参考

jì zhǔ zhàng shàng wáng shǐ jūn
寄拄杖上王使君

zhǔ zhàng lín sēng yǔ, shū cháng bù kě míng.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
yī tiáo yī yù zhòng, bǎi liǎng zǐ jīn qīng.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yǒu rǔ pán chūn lì, wú xīn hé dào qíng.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
wéi yí gāo chù zhe, jiāng jì xiè xuān chéng.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相关内容11: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怀薛尚书兼呈东阳王使君

长持经僧

淮上逢故人

怀诸葛珏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观怀素草书歌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朽。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
  • 寄西山胡汾
    待价欲要君,山前独灌园。虽然不识面,要且已消魂。鹿睡红霞影,泉淋白石门。伊余心更苦,何日共......
  • 咏竹根珓子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但令筋力在,永愿报......
  • 避寇山中作
    山翠碧嵯峨,攀牵去者多。浅深俱得地,好恶未知他。有草皆为户,无人不荷戈。相逢空怅望,更有好......
  • 寄景判官兼思州叶使君
    独住西峰半,寻常欲下难。石多桐屐齾,香甚药花干。荏苒新莺老,穷通亦自宽。髯参与短簿,始为一......
  • 寄景地判官
    渚宫江上别,倏忽十馀年。举世唯攻说,多君即不然。浦珠为履重,园柳助诗玄。勉力酬知己,昌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