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苦雨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7

苦雨

宋代  王安石  

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苦雨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苦雨翻译及注释

诗词:《苦雨》
作者:王安石(宋代)

灵场奔走尚无功,
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
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
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
古人忧国愿年丰。

中文译文:
在灵场奔走尚未有所成就,
去马来车道却不通畅。
风助乱云使天空更加阴沉,
水争夺高岸,气势尤为雄壮。

平日里的沟渠和水道如今多已废弃,
下户的粮仓和京城的仓囷久已空虚。
肉食的供应让人惋惜,不知何处寻求报答,
古人为国家的忧虑,愿望丰收年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物质匮乏的景象,以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

首先,诗中描述了灵场奔走却无所成的情景,暗示了人们的辛勤努力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困境和挫折感。

其次,诗中提到的去马来车道不通,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等形象的描绘,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不利因素的累积,给人一种压抑和困顿的感觉。

接着,诗中描绘了平时的沟渠废弃、粮仓空虚的景象,折射出社会秩序的破败和物质供应的匮乏,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困难和萧条。

最后,作者通过提到肉食自嗟何所报以及古人忧国愿年丰,表达了对人们生活困苦的感叹和对国家兴旺的期望。诗中以个体生活的困顿和国家繁荣之间建立了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苦雨》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社会的困境、自然的恶劣和人们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繁荣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批判性。

苦雨拼音读音参考

kǔ yǔ
苦雨

líng chǎng bēn zǒu shàng wú gōng, qù mǎ lái chē dào bù tōng.
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fēng zhù luàn yún yīn gèng mì, shuǐ zhēng gāo àn qì yóu xióng.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píng shí gōu xù jīn duō fèi, xià hù jīng qūn jiǔ yǐ kōng.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
ròu shí zì jiē hé suǒ bào, gǔ rén yōu guó yuàn nián fēng.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相关内容11:

次韵唐公三首其一──东阳道中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

杂咏五首

道逢文通北使归

送文学士倅邛州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书会别亭
    西城路,居人送客西归处。年年借问去何时,今日扁舟从此去。春风吹花落高枝,飞来飞去不自知。路......
  • 示俞秀老
    缭绕山如涌翠波,人家一半在烟萝。时丰笑语春声早,地僻追寻野兴多。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
  • 重游草堂次韵三首
    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寒守三衣法,饥传一钵歌。宽闲每迸竹,危朽漫牵萝。怊怅庭前柏,西来意......
  • 四皓二首
    秦敺九州逃,知力起经纶。重利诱众策,颇知聚秦民。颓然此四老,上友千载魂。采芝商山中,一视汉......
  • 重游草堂次韵三首
    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疏锺挟谷响,悲梵入樵歌。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拂尘书所见,因得拟......
  •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篁竹荒茅五亩余,生涯山蕨与泉鱼。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