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咏六言八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7-28

杂咏六言八首

宋代  刘克庄  

退之效玉川体,子美和舂陵地。
古训后生可畏,俗语文人相轻。

杂咏六言八首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咏六言八首翻译及注释

《杂咏六言八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它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文人的处境和人们对文人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退之效玉川体,
子美和舂陵地。
古训后生可畏,
俗语文人相轻。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两个地方的景物,分别是玉川和舂陵。诗人通过描绘这两个地方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学者的敬佩和对当时文人地位被轻视的不满。

赏析:
首先,诗中的“退之效玉川体”是在赞美玉川的美丽。玉川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它被用来象征美景和优雅。诗人借用了这个形象,来表达他对古代学者的敬佩之情。

接着,诗中的“子美和舂陵地”描绘了舂陵地的美景。舂陵地是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的地方,以其山水秀丽而闻名。诗人以子美之名,将自己置身于舂陵地,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赞美之情。

然而,诗的后两句“古训后生可畏,俗语文人相轻”揭示了当时文人地位被轻视的现实。古训中的知识和智慧被视为令人敬畏的,但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却是俗语流行,对文人抱有轻蔑的态度。这种对文人的轻视和忽视令诗人感到不满,通过这首诗词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刘克庄的《杂咏六言八首》以描绘美丽的玉川和舂陵地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学者的敬佩和对当时文人地位被轻视的不满。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文人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

杂咏六言八首拼音读音参考

zá yǒng liù yán bā shǒu
杂咏六言八首

tuì zhī xiào yù chuān tǐ, zi měi hé chōng líng dì.
退之效玉川体,子美和舂陵地。
gǔ xùn hòu shēng kě wèi, sú yǔ wén rén xiāng qīng.
古训后生可畏,俗语文人相轻。


相关内容11:

又七言三首

食早荔七首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送颜□之清漳六言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才入中年会面难,安知白首此团栾。不妨时驾柴车出,只作初骑竹马看。...
  • 迎候艮翁二首
    恰则含香文德殿,俄而揽辔祝融峰。得非麟角惊凡目,或是蛾眉妒冶容。六丈一勾非恶意,两翁非对少......
  • 甲寅元月二首
    七袠骎骎病鲜懽,君恩犹许备祠官。婢传稚子屠苏酒,奴笑先生苜蓿槃。自叹管君今老秃,更悲庞叟不......
  • 仓使和诗出奇不穷再次韵四首
    百禽久已蛰于冬,春暖喧啾各不同。壶少提沽村店静,袴无脱着小家穷。山翁吟窍黄泥蚓,阁老毫端白......
  • 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眼昏渐觉聚萤难,闲杀兰台旧史官。纵使青藜重下照,细书如蚁不能看。...
  • 方寺丞新第二首
    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书生眼力悭。地占百弓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