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方寺丞新第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7-19

方寺丞新第二首

宋代  刘克庄  

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书生眼力悭。
地占百弓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
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
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

方寺丞新第二首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方寺丞新第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方寺丞新第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宅成天下借图看,
始笑书生眼力悭。
地占百弓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荷深似入苕溪路,
石怪疑行雁荡间。
只恐中原方鼎沸,
天心未遣主人闲。

中文译文:
在这座宅院里,可以借助图谱来观察天下的形势,
最初嘲笑那些眼力短浅的书生。
这里的地势占据了百弓之多,多是水势,
楼宇的每一面都与山峦相适应。

莲池的水深深得就像通往苕溪的小路,
奇石似乎在行走间变幻成了雁荡的景致。
只是担忧中原的形势正在沸腾,
上天的心意尚未让主人得以安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刘克庄的作品,描述了一个宅院的景致以及对时局的思考和担忧。

首先,诗人以宅院为背景,将其形容为一个世界的缩影,通过观察宅院的地势和楼宇的布局,可以借此洞察天下的局势。他最初嘲笑那些只看狭隘眼前的书生,自认为自己眼光更宽广。

诗中提到地势占据了百弓之多,多是水势,意味着这个宅院周围有很多水流,可能是一片湖泊或者河流,显示了宅院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楼宇的每一面都与周围的山峦相得益彰,展示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接着,诗人以苕溪路和雁荡作为意象,描绘了宅院内的莲池和奇石。莲池深邃如入苕溪之路,奇石变幻莫测,犹如行走间进入了雁荡的景致。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韵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他担心中原地区政治形势动荡不安,可能出现动乱和动荡。他认为天意尚未让主人得以安闲,显示了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宅院景致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时局的思考和担忧,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切和责任感。

方寺丞新第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fāng sì chéng xīn dì èr shǒu
方寺丞新第二首

zhái chéng tiān xià jiè tú kàn, shǐ xiào shū shēng yǎn lì qiān.
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书生眼力悭。
dì zhàn bǎi gōng duō shì shuǐ, lóu wú yī miàn bù dàng shān.
地占百弓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
hé shēn shì rù tiáo xī lù, shí guài yí xíng yàn dàng jiān.
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
zhǐ kǒng zhōng yuán fāng dǐng fèi, tiān xīn wèi qiǎn zhǔ rén xián.
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


相关内容11: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送颜□之清漳六言三首

揽镜六言三首

送勋侄之官嵢峡五言五首

待制赵公伯泳哀诗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眼昏渐觉聚萤难,闲杀兰台旧史官。纵使青藜重下照,细书如蚁不能看。...
  • 仓使和诗出奇不穷再次韵四首
    百禽久已蛰于冬,春暖喧啾各不同。壶少提沽村店静,袴无脱着小家穷。山翁吟窍黄泥蚓,阁老毫端白......
  • 杂咏六言八首
    退之效玉川体,子美和舂陵地。古训后生可畏,俗语文人相轻。...
  • 有感二首
    夷齐怨恶本不念,尧桀是非今亦忘。不知伍子嗔何甚,魄化为潮日夜忙。...
  • 代举人主司问答六言二首
    破题得李程赋,结语取钱起诗。遂令眊矂举子,不满冬烘主司。...
  • 哭日老二首
    初闻灭度指三弹,俄报荼毗鼻一酸。始悟杖头挑布袋,不如龛里坐蒲团。故交相与归函骨,弟子谁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