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昙花宝上人院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姚合
2025-07-27

过昙花宝上人院

唐代  姚合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过昙花宝上人院作者简介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过昙花宝上人院翻译及注释

《过昙花宝上人院》是唐代姚合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沉。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中文译文:
经过昙花宝上人的寺院,九条街道中最为幽静,我师傅的院落更加深邃。
烟雾和霜都覆盖着屋檐,松树和竹子交织成一片林海。
鸟儿的鸣叫让环境更加寂静,客人到来时自然而然地沉默下来。
如果早知道能来到这里,我应该不会戴上朝廷的官帽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侣的寺院,以及诗人对这个地方的赞美和思考。诗人描述了寺院的幽静和深远,表达了对师傅和修行的敬意。他观察到烟雾和霜覆盖着寺院的屋檐,松树和竹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鸟儿的鸣叫更加突出,而到访的客人也感到静默。最后,诗人表示如果早知道能够到这个地方,他就不会选择从政,而是一直留在这个宁静的寺院中修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侣的寺院景象。诗人通过描绘烟雾和霜覆盖的屋檐、松树和竹子交织成林等景物,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幽静和深远之美。鸟语和客人的到访更加突出了这个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和沉思的感受。最后,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选择,暗示了对从政生活的反思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展示了作者对僧侣生活和修行环境的独特感悟。通过对寺院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宁静与自我反省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约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过昙花宝上人院拼音读音参考

guò tán huā bǎo shàng rén yuàn
过昙花宝上人院

jiǔ mò zuì yōu sì, wú shī yuàn fù shēn.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
yān shuāng tóng fù wū, sōng zhú zá chéng lín.
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niǎo yǔ jìng mí jì, kè lái jī zì shěn.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
zǎo zhī néng dào cǐ, yīng bù dài cháo zān.
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相关内容11:

与沈、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

佛舍见胡子有嘲(一作嘲胡子小男)

寒食日寄杨东川

闻早蝉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自咏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
  •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池馆清且幽,高怀亦如此。有时帘动风,尽日桥照水。静将鹤为伴,闲与云相似。何必学留侯,崎岖觅......
  •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
  • 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
    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
  • 送婆罗门归本国
    刹利王孙字迦摄,竹锥横写叱萝叶。遥知汉地未有经,手牵白马绕天行。龟兹碛西胡雪黑,大师冻死来......
  • 对月
    银轮玉兔向东流,莹净三更正好游。一片黑云何处起,皂罗笼却水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