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咏一百首·何蕃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克庄
2025-09-05

杂咏一百首·何蕃

宋代  刘克庄  

城去曾联疏,宣收亦举幡。
向令无太学,安得有何蕃。

杂咏一百首·何蕃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咏一百首·何蕃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杂咏一百首·何蕃》。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咏一百首·何蕃》

城去曾联疏,
宣收亦举幡。
向令无太学,
安得有何蕃。

中文译文:
曾经为城池起义联疏,
也曾为宣慰使举起幡旗。
向着令官却没有太学的荣光,
何以能够有何蕃的才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命运的人们的差异。诗中的何蕃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人,但却没有得到太学的认可和荣耀。相比之下,城池的起义者和宣慰使虽然没有何蕃那样的才华,却因为他们的行动而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称号。

诗中的"城去曾联疏"指的是城池起义者,他们为了抗争而联合上书疏通。"宣收亦举幡"指的是宣慰使,他们为了表示官方的姿态举起幡旗。这两句描述了他们的行动和成就,暗示他们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刘克庄对何蕃的思念和惋惜。何蕃虽然有才华,但因为没有太学的认可,无法得到与城池起义者和宣慰使相当的地位和机会。作者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展示了对被边缘化的人才的关注和怀念。它呈现了宋代社会中人才被束缚和忽视的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同时也是对人才的赞美和呼吁。

杂咏一百首·何蕃拼音读音参考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杂咏一百首

chéng qù céng lián shū, xuān shōu yì jǔ fān.
城去曾联疏,宣收亦举幡。
xiàng lìng wú tài xué, ān dé yǒu hé fān.
向令无太学,安得有何蕃。


相关内容11:

杂咏一百首·儿宽

赠音上人

寄题邵武死事胡将祠堂

送赵司理若钰之官潮州

记杂画·醉钟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答罗天骥
    乃祖曾吞凤,郎君岂后身。颇闻精选理,何必慕唐人。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客谈溪墅胜,终拟卜......
  • 杂咏五言五首
    亲朋存者少,岁月去如驰。不记桃三窍,犹疑黍一炊。...
  • 记杂画·□□□
    舜提归□□,□□□□梁。束手无争执,应惭此玺郎。...
  • 示画者
    眉宇巑屼鬓秃残,愧君模写向冰纨。削瓜古有形相肖,掷果今无众聚观。且可夷犹狎鸥鹭,不消夭矫比......
  • 杂咏五言五首
    传呼尤赫赫,变灭忽休休。鸿笔铭勋绩,蝉冠敛髑髅。...
  • 记颜二首
    不冻肩山耸,方暄鬓雪浓。或云寿者相,敢道德人容。补助无灵药,抚持赖瘦筇。傍观莫相笑,年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