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为张四明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28

为张四明作

宋代  曾几  

一生所闻张仲蔚,闭门蓬蒿深几尺。
迩来伐竹声丁丁,手披榛丛待三益。
径中踏破苍苔色,定是幽人芒屦迹。
莫将车边两轮赤,夺此千竿一池碧。

为张四明作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为张四明作翻译及注释

《为张四明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生所闻张仲蔚,
闭门蓬蒿深几尺。
迩来伐竹声丁丁,
手披榛丛待三益。
径中踏破苍苔色,
定是幽人芒屦迹。
莫将车边两轮赤,
夺此千竿一池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张仲蔚为主题,张仲蔚是一个耕读传统的隐士。诗人曾几通过描写他的生活环境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意。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张仲蔚的居住环境,他住在深深的蓬蒿丛中,与尘世隔绝。接着,诗人提到近来听到他砍伐竹子的声音,这显示了他在采集材料,修建自己的住所。他手披榛丛,等待三益,表明他在慎重选择材料,以求得到最好的建筑效果。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张仲蔚的行走轨迹。他的足迹踏破了苍苔的颜色,显示出他经常在这条小径上行走。这里的"幽人芒屦迹"意味着他是一个隐士,常常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劝告。他告诉读者不要忽视张仲蔚身边的一池碧竹,不要让车轮碾过它们。这是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是对张仲蔚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张仲蔚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他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佩之情,并呼吁人们珍视自然之美。

为张四明作拼音读音参考

wèi zhāng sì míng zuò
为张四明作

yī shēng suǒ wén zhāng zhòng wèi, bì mén péng hāo shēn jǐ chǐ.
一生所闻张仲蔚,闭门蓬蒿深几尺。
ěr lái fá zhú shēng dīng dīng, shǒu pī zhēn cóng dài sān yì.
迩来伐竹声丁丁,手披榛丛待三益。
jìng zhōng tà pò cāng tái sè, dìng shì yōu rén máng jù jī.
径中踏破苍苔色,定是幽人芒屦迹。
mò jiāng chē biān liǎng lún chì, duó cǐ qiān gān yī chí bì.
莫将车边两轮赤,夺此千竿一池碧。


相关内容11:

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清樾轩

送王亚之

三霄亭和韵

苏秀道中大雨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寒食
    蜀客寓秦城,寒威怯夜生。火床功甚小,酒榼力何轻。月外天无色,霜中地有声。王章龙具薄,数彻郡......
  • 雪中次韵
    积雪何所待,冻云终未开。有时闻泻竹,无路去寻梅。只欲关门卧,谁能荡桨来。辟寒须底物,正乏曲......
  • 赠疏山清老
    江西草堂清,道价直寰宇。中分死心坐,亲饮晦堂乳。与人作阴凉,雨后散烦暑。千林摇落后,郁郁松......
  • 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
    江湖迥不见飞禽,陆子殷勤有使临。问我家居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官军渡口战复战,贼垒淮壖深......
  • 挽郑禹功
    郑公高义绝陈雷,别我姑胥首重回。书迹横斜良足喜,讣音曲折可胜哀。定知泡影垂垂尽,故傍江湖得......
  • 游姑苏张氏园二首
    雨近黄梅细不闻,破窗夜夜看星辰。园林如许不行乐,鱼鸟有知应笑人。盛喜晴天容卜昼,绝怜小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