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珪
2025-09-05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代  王珪  

欲问俞跗术,秦亡世少传。
玉书缠命子,金鼎已成仙。
华渚星犹烂,昭陵柏未圆,空余罪已诏,不似禹汤年。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翻译及注释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是宋代王珪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欲问俞跗术,
秦亡世少传。
玉书缠命子,
金鼎已成仙。
华渚星犹烂,
昭陵柏未圆,
空余罪已诏,
不似禹汤年。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悼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和王珪对历史的思考。

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一种追问和思索的情绪。"欲问俞跗术,秦亡世少传"。"俞跗术"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医师俞跗,他的医术高明却未能传承,与之相对照的是秦朝的衰亡,以及此后医术世代相传的缺失。这里王珪借古喻今,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疑问和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玉书缠命子,金鼎已成仙",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悼念和赞颂。"玉书"和"金鼎"象征皇权和尊贵,"缠命子"指的是英宗皇帝被囚禁和剥夺自由的命运,"已成仙"意味着英宗皇帝已经去世并升仙。这两句诗揭示了权力的虚妄和皇帝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华渚星犹烂,昭陵柏未圆"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易变的主题。"华渚星犹烂"指的是美丽的华渚星仍然照耀着,暗示了时间的延续和世事的变迁。"昭陵柏未圆"则意味着皇帝陵墓的草木仍未完全茂盛,暗示了英宗皇帝逝去后国家未能完全恢复和重建。

最后两句"空余罪已诏,不似禹汤年"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辩护和无奈。"空余罪已诏"指的是皇帝的罪行已经被宣判,但王珪认为这些罪行无法与古代的伟大君主禹、汤相提并论。这里王珪通过对过去的回溯和对当下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宗皇帝的独特评价。

总的来说,这组诗词以王珪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展现了对英宗皇帝的哀悼和敬意,同时也借此抒发了对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忧虑。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对古代君主的对比,诗词显露出一种对过去伟大时代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拼音读音参考

yīng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wǔ shǒu
英宗皇帝挽词五首

yù wèn yú fū shù, qín wáng shì shǎo chuán.
欲问俞跗术,秦亡世少传。
yù shū chán mìng zi, jīn dǐng yǐ chéng xiān.
玉书缠命子,金鼎已成仙。
huá zhǔ xīng yóu làn, zhāo líng bǎi wèi yuán,
华渚星犹烂,昭陵柏未圆,
kòng yú zuì yǐ zhào, bù shì yǔ tāng nián.
空余罪已诏,不似禹汤年。


相关内容11:

奉和御製读晋书

即事

舟中闻邻船吴歌有怀幼文来仪

食烧笋留题陈惟寅竹间

梅杏桃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
    两仪坤载厚,四海母仪深。愿上菖花酒,年年圣子心。...
  • 金陵会月
    疏飒水风起,此宵何太清。危楼人未下,独树鸟频惊。寒漏三更急,秋江万里横。凄然六朝恨,依旧照......
  • 宫词
    迢递金壶漏水长,轮更传点报君王。诸宫各进进新果,尽著龙床驻夜香。...
  • 立春内中帖子词·温成皇后阁
    宫树沈沈锁玉扉,东风犹是度罗帏。此身不及春来燕,又向披香殿里飞。...
  • 仁宗皇帝挽词五首
    西葬青嵩道,千秋岂复晨。皇图先与子,庙号独称仁。二帝衣裳旧,三王礼乐新。茂陵书奏晚,不及议......
  • 句
    出没鱼龙聚,飞沉日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