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6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唐代  白居易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翻译及注释

译文: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本结菩提香火社,
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
先请西方作主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白居易写给果上人的别离诗。果上人可能是白居易的一位僧侣朋友或师长。诗中表达了白居易对果上人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果上人在来世得到庇佑的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的「菩提香火社」是指寺庙或佛教道场,象征着修行的地方。白居易说这个地方「为嫌烦恼电泡身」,意思是他认为佛教社会中的纷扰和烦恼使人无法专心修行,影响了果上人的修行之路。

接着,白居易说「不须惆怅从师去」,不必为果上人离世而忧伤,这可能是出于对佛教思想的安慰和信仰。他进一步写道「先请西方作主人」,表达了对果上人在来世得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主持和庇佑的希望。西方指的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是一个充满福乐和解脱的境界。

整首诗透露出白居易对果上人生死的关切和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他希望果上人在离世后能够得到解脱和极乐的归宿,并表达了对果上人修行之路的理解和支持。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对果上人离世的情感,同时融入了佛教信仰和对来世的希冀。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信仰,白居易创作了一首温情感人的诗作。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拼音读音参考

yǔ guǒ shàng rén mò shí tí cǐ jué bié, jiān jiǎn èr lín sēng shè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běn jié pú tí xiāng huǒ shè, wèi xián fán nǎo diàn pào shēn.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bù xū chóu chàng cóng shī qù, xiān qǐng xī fāng zuò zhǔ rén.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相关内容11:

洛下卜居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

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秋江送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
  • 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四十四字成)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我归应待乌头白,惭......
  •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尘忝亲近地,孤负圣明恩。一旦奉优诏,万里牧远人。可怜岛夷帅,自称为......
  • 食饱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
  • 宿清源寺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不见旧房僧,苍然新......
  • 花下对酒二首
    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香惜委风飘,愁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