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江头四咏·鸂鶒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19

江头四咏·鸂鶒

唐代  杜甫  

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
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
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

江头四咏·鸂鶒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江头四咏·鸂鶒翻译及注释

《江头四咏·鸂鶒》中文译文:
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
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
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的《江头四咏》系列中的一首,描写了一只孤雁的境况。诗中的“鸂鶒”指的是雁类鸟,因为它们的头部有黑色的斑点,所以也被称为黑颈鸥。诗人以鸂鶒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境遇与志向的悲愤。

首先,诗人通过“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的描写,把鸂鶒被囚禁在笼子里的形象展现出来。这一情节可以理解为诗人自身的境遇,被困于宦途之中,不能自由展翅飞翔。

其次,诗人用“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来形容鸂鶒在云上飞翔,迷失了方向,发出孤独的呼唤。诗人通过这种孤雁失群的景象,寄望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表达了对逆境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望。

然后,诗中描述“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意指鸂鶒的羽毛曾被剪去,而它的飞翔依然不高,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宦途中受到打击和挫折,但依然不放弃追求好的前程。

最后,诗人以“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结尾,表明他并不在意被困住,不畏惧失败与困苦,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整首诗的意境通过描绘一只孤雁的遭遇,既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失望和不满,又表现了他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持续奋斗的勇气和坚持。这种深情厚意的抒发和谐美感的表达是杜甫诗歌的典型特点,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江头四咏·鸂鶒拼音读音参考

jiāng tóu sì yǒng xī chì
江头四咏·鸂鶒

gù shǐ lóng kuān zhī, xū zhī dòng sǔn máo.
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kàn yún mò chàng wàng, shī shuǐ rèn hū háo.
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
liù hé céng jīng jiǎn, gū fēi zú wèi gāo.
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
qiě wú yīng sǔn lǜ, liú zhì mò cí láo.
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


相关内容11:

江月

暂如临邑,至gh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戏赠友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信行远修水筒(引水筒)
    汝性不茹荤,清静仆夫内。秉心识本源,于事少滞碍。云端水筒坼,林表山石碎。触热藉子修,通流与......
  • 听杨氏歌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
  • 光禄坂行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
  •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重船依浅濑,轻鸟度......
  • 寒硖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
  •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甫从姑子也)
    有美生人杰,由来积德门。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蕴藉为郎久,魁梧秉哲尊。词华倾后辈,风雅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