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孟浩然
2025-09-08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唐代  孟浩然  

写景  抒情  苦闷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翻译及注释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译文:
在夜晚渡过湘水

客船追求利益,暗暗地渡过湘川。
能闻到芳杜的清香气息,从歌声中能辨别出采莲的人们。
榜人们在岸上点火,渔民们在湖泊之边的烟雾中过夜。
同行的伙伴们常常互相问候,问浔阳城在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渡过湘水的诗。诗人孟浩然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夜晚湘水的景色和过往人们的情景。诗中以对利益的追求和夜晚渡船为开头,通过描述探测到湘江两岸的芳香杜树、听到的采莲歌声,描写了行船途中的美景和伴随其而来的骚扰。诗中还出现了榜人点火和渔民在湖泊边烟雾弥漫的情景,暗示了大家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生活。最后,诗人通过行伍之间的问候,表达了对浔阳城位置的追问,透露出对旅途和未知的探索之情。整首诗以短小的篇幅细腻地描绘了夜晚渡湘水的美景和人物,以及诗人对未知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拼音读音参考

yè dù xiāng shuǐ yī zuò cuī guó fǔ shī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

kè zhōu tān lì shè, àn lǐ dù xiāng chuān.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lù qì wén fāng dù, gē shēng shí cǎi lián.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bǎng rén tóu àn huǒ, yú zi sù tán yān.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xíng lǚ shí xiāng wèn, xún yáng hé chǔ biān.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相关内容11: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

使次安陆寄友人

舟中送李十八(一作送僧)

伤岘山云表观主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告八从军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
  •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涧竹生幽兴,林风入......
  •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
  • 赴京途中遇雪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
  •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
  • 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
    孤石自何处,对之疑旧游。氛氲岘首夕,苍翠剡中秋。迥出群峰当殿前,雪山灵鹫惭贞坚。一片孤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