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卢纶
2025-07-19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唐代  卢纶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翻译及注释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是卢纶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想宣城郡,
清江野戍闲。
艨艟高映浦,
睥睨曲随山。
名寄图书内,
威生将吏间。
春行板桥暮,
应伴庾公还。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卢纶送行宋校书前往宣州幕的情景。诗人思念着宣城郡,清江畔有宁静的野戍。宛如巨大的战船高高停泊在江湾,眺望远方的山峦蜿蜒曲折。诗人的名字寄托在送往图书馆的书籍中,展现着将吏们对他的敬仰和威望。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应该陪同着庾公一同归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宣城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江湖风景。其中的艨艟和曲随山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湾的广阔和山峦的婉约。诗人通过将自己的名字寄托在图书中,展示了自己在将吏间的威望和声望。整首诗以送行宋校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对故乡宣城郡的眷恋之情。

诗词的意境清新秀丽,描写细腻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江湖之景。整首诗以行草的形式写就,表现出唐代文人的豪放和洒脱。同时,通过将自己的名字寄托在书籍中,诗人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和才华,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江湖景色的描写和对友人的送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自信。诗词的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秀丽之感。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òng jiào shū fù xuān zhōu mù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nán xiǎng xuān chéng jùn, qīng jiāng yě shù xián.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méng chōng gāo yìng pǔ, pì nì qū suí shān.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míng jì tú shū nèi, wēi shēng jiāng lì jiān.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chūn xíng bǎn qiáo mù, yīng bàn yǔ gōng hái.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


相关内容11:

龙门看花

过宋氏五女旧居(宋氏女姊五人,贞元中同入宫)

送崔融

登高回乘月寻僧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刘大兄院长
    万年枝下昔同趋,三事行中半已无。路自长沙忽相见,共惊双鬓别来殊。...
  • 送独孤cl还京
    举家相逐还乡去,不向秋风怨别时。湖水两重山万里,定知行尽到京师。...
  • 北山游亭
    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游亭。自从春草长,遥见只青青。...
  • 四皓驿听琴送王师简归湖南使幕
    朱弦韵正调,清夜似闻韶。山馆月犹在,松枝雪未消。城笳三奏晓,别鹤一声遥。明日思君处,春泉翻......
  • 送谢夷甫宰馀姚县(馀姚,一作鄮县)
    君去方为宰,干戈尚未销。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到时应变俗,新政满......
  • 题天柱山图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