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9-08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宋代  苏辙  

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击柝自营何择地,餔糟同醉未须回。
孤高振鹭瞻初下,淡泊婴儿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万里,年来羞上望乡台。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翻译及注释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蒲一下复东来,
拥扇西风满面埃。
击柝自营何择地,
餔糟同醉未须回。

孤高振鹭瞻初下,
淡泊婴儿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万里,
年来羞上望乡台。

中文译文:
青蒲一下子又东飘,
拥扇西风满面尘妖。
敲击竹板自娱自乐,无论哪个地方都无所谓,
吃粗糠喝酒一样心满意足,不需要回头。

孤高的鹭鸟展翅初降,
淡泊的我像个刚出生的婴儿。
我也漂泊在万里之外的他乡,
多年来我羞愧地望着故乡的山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的漂泊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用“青蒲”来形容自己的漂泊状态,意味着他像一根轻盈的芦苇,随风而动,东去西来。他面对西风的吹拂,脸上满是尘妖,暗示着他在外游荡的艰辛和辛劳。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敲击竹板自娱自乐,表示他能够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和满足,不需要追求名利和富贵。他吃着粗糠喝着酒,与人分享同样的快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

诗中还出现了孤高的鹭鸟,它振翅初降,象征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而诗人自比婴儿,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心境纯净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多年的漂泊和思乡之情。他说自己漂泊在万里之外的他乡,多年来一直羞愧地望着故乡的山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它展现了苏辙独特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在的满足,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漂泊困境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lǐ gōng zé jì zǐ zhān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qīng pú yī xià fù dōng lái, yōng shàn xī fēng mǎn miàn āi.
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jī tuò zì yíng hé zé dì, bù zāo tóng zuì wèi xū huí.
击柝自营何择地,餔糟同醉未须回。
gū gāo zhèn lù zhān chū xià, dàn bó yīng ér jí wèi hái.
孤高振鹭瞻初下,淡泊婴儿及未孩。
wǒ yì piāo liú jiā wàn lǐ, nián lái xiū shàng wàng xiāng tái.
我亦漂流家万里,年来羞上望乡台。


相关内容11:

次远韵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城中牡丹推高皇庙园迟适联骑往观归报未开戏

次韵景仁饮宋温之南轩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子瞻山村五绝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浮自在游。...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二墨禅堂
    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一楼观
    神仙避世守关门,一世沉埋百世尊。旧宅居人无姓尹,深山道士即为孙。天寒游客常逢雪,日暮归鸦自......
  • 索居三首
    平生亦何事,十载苦颠隮。梦嶮曾非嶮,觉迷终不迷。客居兼壮子,别久愧良妻。稍讶音书阔,春阴道......
  •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往来观惠术,蟠错试余锋。文字従堆案,樽罍强解容。金山只隔水,时复听......
  • 白须
    中岁谬学道,白须何由生。故人指我笑,闻道未能行。我笑谢故人,唯唯亦否否。老聃古道师,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