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晓角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方干
2025-07-22

晓角

唐代  方干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晓角作者简介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晓角翻译及注释

《晓角》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戍楼上寒冷的清晨,画角吹响,寒冷的声音回荡在寒冷的空气中。一位骑马的军人看到了霜降的痕迹,他的马叫起来,似乎有着无尽的悲伤。整个地方的空气中弥漫着悲伤和愁苦的情绪。燕雁在云端中鸣叫,胡风吹来冷得草头发僵。方干在这篇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战争引起的破坏与伤害的反思。

中文译文:

画角吹残月,
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
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
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
天迥晓星流。

诗意和赏析:

《晓角》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带给读者寒冷和悲伤的感觉。画角吹响,寒冷的声音在静谧的清晨弥漫开来,戍楼上的守卫们在遥远的曙光中吹响了角,警示着寒夜的结束和新的一天的开始。然而这寒冷的清晨中传来了一匹马的呼嘶,仿佛在述说着战争带来的悲哀和无尽的忧伤。整个地方弥漫着悲伤和愁苦的情绪,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燕雁在云端中鸣叫,胡风吹来冷得草头发僵,凸显了战争带来的冰冷和无情。诗的最后两句“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痛惜。战争结束后,星光重新显露出来,天空变得辽阔而宁静,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战争的牺牲之上的。

整个诗的氛围营造得非常成功,通过声音、景象和气氛的描绘,把读者带入到了寒冷和悲哀的战争现场,引发对战争的反思和揣摩。通过诗中意象的运用,方干抒发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战争引起的破坏与伤害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警示。

晓角拼音读音参考

xiǎo jiǎo
晓角

huà jiǎo chuī cán yuè, hán shēng fā shù lóu.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lì shuāng sī mǎ yuàn, zǎn qì qì bīng chóu.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yàn yàn míng yún pàn, hú fēng lěng cǎo tóu.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bà wén sān huì hòu, tiān jiǒng xiǎo xīng liú.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相关内容11:

咏史诗·杀子谷

送钱特卿赴职天台

赠李支使

旅次钱塘

投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叙钱塘异胜
    暖景融融寒景清,越台风送晓钟声。四郊远火烧烟月,一道惊波撼郡城。夜雪未知东岸绿,春风犹放半......
  • 送孙百篇游天台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
  • 访友人不遇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
  • 赠山阴崔明府
    用心何况两衙间,退食孜孜亦不闲。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县......
  • 别殷明府
    许教门馆久踟蹰,仲叔怀恩对玉壶。唯有离心欲销客,空垂双泪不成珠。...
  •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
    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箧唯求醉,登舟自笑贫。波移彭蠡月,树没汉陵人。试吏曾趋府,旌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