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师道
2025-07-24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宋代  陈师道  

洗足投筇只坐禅,厌寻歧路费行缠。
老来不复人间事,不用山公更削圆。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诗意: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走拄杖的禅修者,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厌倦和对山林禅修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禅修者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传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间烦恼的厌倦。

首句“洗足投棹只坐禅”,以洗净双脚、坐在拄杖上修行的形象,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和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这种修行方式,不再寻求外在的名利和权势,而是将心神聚焦于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二句“厌寻歧路费行缠”,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疲倦和厌倦。他不再追求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奔波,而是选择了一条简单纯粹的道路,以拄杖为伴,拒绝了世俗的繁琐和困扰。

最后两句“老来不复人间事,不用山公更削圆”,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坚持和追求。他不再关心世俗的事务,而是专注于修行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山公”指的是僧侣,而“削圆”则是指削减物质欲望,追求心灵的圆满和平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厌倦。通过这种对比和抒发,诗人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超越世俗的纷扰,寻找心灵的净土。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yǐ zhǔ zhàng gōng rén shān zhǔ èr shǒu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xǐ zú tóu qióng zhǐ zuò chán, yàn xún qí lù fèi xíng chán.
洗足投筇只坐禅,厌寻歧路费行缠。
lǎo lái bù fù rén jiān shì, bù yòng shān gōng gèng xuē yuán.
老来不复人间事,不用山公更削圆。


相关内容11:

和黄充出游三首

次韵德麟督叔弼季默诗及破余酒戒

送王定国通判河南

送冯翊宋令

宿深明阁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初到锦城
    溪遶层峦路遶溪,飞梁相接挂晴霓。山川王气今何有,岩谷灵踪昔未跻。十里松篁参羽仗,半天楼阁倚......
  • 次韵无斁雪後二首
    取性无通介,随时有异同。雪余盖地白,春浅著梢红。寄食虚长算,论诗阙近功。相看不相弃,赖有古......
  • 谢赵惠芍药
    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 次韵夏日江村
    漏屋檐生菌,临江树作门。卷帘通燕子,织竹护鸡孙。向夕微凉进,相逢故意存。何当加我岁,从子问......
  • 叔父惠鉢三首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鉢何曾识赵州。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 寄徐吉父学士
    卧龙山上摘黄花,曾共西风醉帽斜。当日已应天下乐,无人传入画图夸。低头强笑今何似,多病难堪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