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朱锡珪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贾岛
2025-09-08

寄朱锡珪

唐代  贾岛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寄朱锡珪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寄朱锡珪翻译及注释

《寄朱锡珪》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感慨和寄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朱锡珪啊,你也曾与我共同远离家乡,
曾经跟随古木的指引而来。
长江的人们在钓月,
旷野中的火焰在燃烧,
梦泽吞噬了楚地的大地,
闽山上笼罩着海浪的拘束。
此时此刻,波浪下的水,
掀起了与屈原相通的激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远离家乡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古木和樯底水,以及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等景象,都映衬出诗人孤独和迷茫的心境。

诗人用寓言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迷失在荒野中的人,追随着古老的指引而来。他看到长江的人们在钓月,旷野中的火焰燃烧,象征着人们追求理想和渴望自由的精神。他也看到了梦泽吞噬楚地和闽山上笼罩的海浪,表达了对历史的畏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的最后一句“涛起屈原通”,借屈原之死暗示了诗人与屈原的精神上的契合。屈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与屈原相通,诗人希望表达自己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关怀。

总的来说,《寄朱锡珪》这首诗词通过对远离家乡的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寓言、象征等手法,通过景象的交融和意象的呼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寄朱锡珪拼音读音参考

jì zhū xī guī
寄朱锡珪

yuǎn pō yǔ shuí tóng, lái cóng gǔ mù zhōng.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cháng jiāng rén diào yuè, kuàng yě huǒ shāo fēng.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mèng zé tūn chǔ dà, mǐn shān è hǎi cóng.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cǐ shí qiáng dǐ shuǐ, tāo qǐ qū yuán tōng.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相关内容11:

喜晴联句

台城

和三乡诗

马嵬佛寺

悼亡姬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罗劭兴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高阳旧徒侣,时复一......
  • 湖寺清明夜遣怀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
  • 贻毗陵正勤禅院奉长老
    随缘驻瓶锡,心已悟无生。默坐烟霞散,闲观水月明。竹深风倍冷,堂迥磬偏清。愿作传灯者,忘言学......
  • 香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 送潘咸
    时时赍破囊,访我息闲坊。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心齐山鹿逸,句敌柳花狂。坚苦今如此,前程岂......
  •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言寻蒙唱酬见誉过实却用旧韵重答
    减瘦经多难,忧伤集晚年。吟高风过树,坐久夜凉天。旅退惭随众,孤飞怯向前。钓朋蓑叟在,药术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