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9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

宋代  梅尧臣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翻译及注释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人的行走方式,表达了对于真诚和坦率的追求。诗人借用陶瓷器物的形象,探讨了人与行走方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行走的动作来表达一个人的品德和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陶瓷器物为比喻,将行走与品德联系在一起,寓意深远。诗的开头写道“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表达了人与行走的紧密关系,强调了行走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下来的两句“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则强调了行走的轨迹和声音,暗示了人的行走方式会留下痕迹和声响,这与人的言行举止相关联。最后两句“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他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坦诚直率地表现自己的真实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行走方式的描写,呼唤人们保持真诚和直率的品德。诗中的陶瓷器物形象巧妙地与人的品德和行为相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深思和启发。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真诚和坦率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警示。通过行走方式的隐喻,诗人呼吁人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真诚和直率,以期望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诚实和信任的基础。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拼音读音参考

nǐ táo tǐ sān shǒu qí yī shǒu wèn zú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

gòng shēng yī tǐ zhōng, chū chù cháng xiāng bìng.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suǒ dòng zhé yǒu jī, hé bù zé dì xíng.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lǚ xì suī kě bì, bù wǔ qǐ wú shēng.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cháng sī rǔ wèi yù, qǐng yuè jiàn zhí chéng.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相关内容11:

雪中怀广教真上人

僧元复院枕流轩

斫脍怀永叔

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後戏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曲漕桥送张秘校赴庆州幕
    野客伐山桂,横为曲渚桥。势危宁过马,径狭欲通樵。小艇何妨系,离魂正此销。想君回首处,虹影在......
  • 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何如饱霜雪,冬夏森......
  • 依韵答吴正仲罢饮
    君辞予家倾蚁醅,自有嘉味须持来。青篾络缾方出户,红妆侑席已邀杯。穷愁一饮犹关分,侧望群贤不......
  • 送代州钱防御
    堂堂鴈门行,赫赫符节分。紫塞千里障,红旗十万军。世家王爵贵,祖庙将臣勋。锺鼓陈牛酒,衣裘论......
  • 篱上牵牛花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花蔓相连延,星宿光未收。采之一何早,日出颜色休。持置梅卤间,染姜奉......
  • 寄文鉴大士
    读书夜寂冷无火,卷卷逐成摇膝吟。始忆高僧将偈去,安知古寺托云深。寒堂正睡远钟发,野鸟乱鸣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