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僧元复院枕流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0

僧元复院枕流轩

宋代  梅尧臣  

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
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
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
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

僧元复院枕流轩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僧元复院枕流轩翻译及注释

《僧元复院枕流轩》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寺外寒流驶,
开轩静者栖。
浅深看藻荇,
出没爱凫鷖。
一悟此中趣,
万缘皆可齐。
谁来惊节物,
岸木长春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侣住持在寺庙外的一间小阁里,观察着寒冷的溪水流动和其中的生物活动。他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并领悟到其中的趣味,认识到一切万物的联系和平等。他希望有人能够共同领悟这些道理,与他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和节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寺外寒流驶”,通过描绘流动的寒冷溪水,营造出清寂的氛围。第二句“开轩静者栖”,描述了僧侣在安静的环境中专心观察自然景物。接着用“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来形容僧侣在水中观察水草的姿态,以及喜爱水中的鸟类。

接下来的两句“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表达了僧侣在这种静谧环境中领悟到的思考,他认识到了一切事物的平等和相通,体悟到世间万事万物的真正含义。

最后两句“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希望有人能够共同领悟这些道理,共同欣赏自然的美景和动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向往。

僧元复院枕流轩拼音读音参考

sēng yuán fù yuàn zhěn liú xuān
僧元复院枕流轩

sì wài hán liú shǐ, kāi xuān jìng zhě qī.
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
qiǎn shēn kàn zǎo xìng, chū mò ài fú yī.
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
yī wù cǐ zhōng qù, wàn yuán jiē kě qí.
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
shuí lái jīng jié wù, àn mù cháng chūn tí.
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


相关内容11:

送李逢原

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次韵和景彝元夕雨晴

送史供奉汴口都大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雪中怀广教真上人
    苍山去不远,日日起寒云。堂上看飞雪,水边思练裙。铜缾生薄冻,桂火压残薰。欲往有余兴,林幽路......
  • 和王待制清凉院观牡丹赋诗
    公言牡丹盛,未睹古人诗。品众自争贵,叶多方见奇。名因他姓著,色为别根移。华发我何感,洛阳年......
  • 秋夜同永叔看月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灵兔不捣药,是夜无......
  • 斫脍怀永叔
    高河古穴深,下有苍鳞鲫。出水狞将飞,落刀细可织。香粳炊正滑,白酒美少力。但欠平生欢,共此中......
  • 依韵和王几道涂次杏花有感
    马上逢丹杏,芳条拂眼过。可怜荒径少,不道故园多。艳萼黏红蜡,僊葩绉薄罗。客心知易感,路远奈......
  •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後戏寄
    低头拜我苍髯翁,来如飞鸟去如风。一夕共饮斗柄北,平明已向函关东。众中旧骑破鳖马,塞下新买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