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赋得临池竹应制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虞世南
2025-07-24

赋得临池竹应制

唐代  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赋得临池竹应制作者简介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赋得临池竹应制翻译及注释

诗词:《赋得临池竹应制》

葱翠梢云质,
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
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
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
唯有岁寒知。

中文译文:

翠绿的竹子像云彩一样高傲,
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
波纹飘动,带着微风的倩影,
流水摇曳,防止露水湿染枝条。
竹叶像龙鳞,点缀在山谷中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竹枝像凤翅,拂动着水面的涟漪。
要了解竹子坚韧的性格,
只有在严寒的岁月中才能真正领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虞世南创作的一首描写竹子的诗。通过对竹子在池塘中的景象的描绘,表达出竹子坚韧不拔、傲立不倒的性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如将竹叶比作龙鳞、竹枝比作凤翅,以及描述竹子受风摇动时的倩影和水面上的涟漪,给人以美感和动态的感受。

诗人通过境界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界中竹子的特性和生命力。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命的力量,只有在严寒的冬季中才能更加显露出其坚强的本质。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的钦佩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描绘竹子的形象,形容竹子在清池中的美丽景致。诗人虞世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与精神气质,既传达了自然界中竹子的真实形态,也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的钦佩之情。读者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力量和竹子的坚韧意志,同时也可以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反思人的生命力与精神的力量。

赋得临池竹应制拼音读音参考

fù dé lín chí zhú yìng zhì
赋得临池竹应制

cōng cuì shāo yún zhì, chuí cǎi yìng qīng chí.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bō fàn hán fēng yǐng, liú yáo fáng lù zhī.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lóng lín yàng xiè gǔ, fèng chì fú lián yī.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yù shí líng dōng xìng, wéi yǒu suì hán zhī.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相关内容11: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斋见寄

寄宇文判官

寄唐生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
  • 喜雨
    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
  •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今日观溟涨,垂纶学......
  • 梧桐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 泥谿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水烟笼翠渚,山照落......
  • 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同舟南浦下,望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