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王适食茅栗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5

次韵王适食茅栗

宋代  苏辙  

相従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次韵王适食茅栗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王适食茅栗翻译及注释

《次韵王适食茅栗》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相従万里试南餐,
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
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
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
夜来弹剑似冯驩。

中文译文:
一同行走万里来品尝南方的美食,
对着餐桌长久思念着那苜蓿盘。
山栗满篮,有白有黑,
村庄里的醪酒入口半甜半酸。
久闻说牛尾肉如何美味,但从未尝试过,
私下将它与鸡头肉比较,感觉还未达到满意。
故国的霜蓬如碗一样大,
夜晚来临时,我弹剑就像冯驩一样兴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苏辙与王适一同旅行万里,品尝南方美食的情景。他们面对着餐桌,长时间地思念着故乡的苜蓿盘,体现了对故乡风味的思念之情。山栗满篮,既有白色的栗子也有黑色的栗子,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村庄里的醪酒入口半甜半酸,给人一种质朴的美味感受。

诗中提到了牛尾肉和鸡头肉,牛尾肉被人们称道美味,但苏辙却从未尝试过,他私下地将其与鸡头肉作比较,似乎不太满意。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索和对于传统美食的坚守之情。

最后两句以故国的霜蓬和夜晚弹剑作为象征,描绘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词以食物为线索,展示了苏辙对于美食的品味和对于故乡风味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对于故国的深情厚意。

次韵王适食茅栗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wáng shì shí máo lì
次韵王适食茅栗

xiāng cóng wàn lǐ shì nán cān, duì àn zhǎng sī mù xu pán.
相従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shān lì mǎn lán jiān bái hēi, cūn láo rù kǒu bàn tián suān.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jiǔ wén niú wěi hé zēng shì, qiè bǐ jī tóu yì wèi ān.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gù guó shuāng péng rú wǎn dà, yè lái dàn jiàn shì féng huān.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相关内容11:

腊雪五首

腊雪五首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送道士杨见素南游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双凫观
    王乔西飞朝洛阳,飘飘千里双凫翔。凫飞遭网不能去,惟有空屦凫已亡。谁知野鸟不能化,岂必双屦能......
  •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只有彭门夜。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
  • 题都昌清隐禅院
    北风江上落潮痕,恨不乘舟便到门。楼观飞翔山断际,松筠阴翳水来源。升堂猿鸟晨窥坐,乞食帆樯莫......
  •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
    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微吟还自喜,不饮信徒然。陶亮贫非病,孟嘉醒亦颠。相看莫相夭,与尔各......
  • 次韵子瞻独觉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
  • 闻子瞻习射
    旧读兵书气已振,近传能射喜征鼖。手随乐节宁论中,箭作鸱声不害文。力薄仅能胜五斗,才高应自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