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芦门归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镃
2025-09-08

芦门归雁

宋代  王镃  

芦湾风带雁声愁,苹蓼花开水国秋。
望到钱唐门外路,晚凉人倚小红楼。

芦门归雁作者简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芦门归雁翻译及注释

诗词:《芦门归雁》
朝代:宋代
作者:王镃

【中文译文】
芦湾的风吹拂着雁的哀鸣,
苹蓼花在水国的秋天绽放。
眺望着钱唐门外的道路,
夜凉中,人们倚靠在小红楼上。

【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以芦湾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诗中的归雁的鸣叫和芦苇花的盛开,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雁的哀鸣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似乎预示着离别和孤寂。而芦苇花的开放则展现了秋天的丰收和生机。

诗人通过描绘钱唐门外的道路和晚凉中人们倚靠小红楼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温馨的人情之美。钱唐门外的道路是指离家外出的旅途,诗人通过远望这条道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晚凉中人们倚靠小红楼,展现了家园的温馨和安宁,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诗意凄美而温馨,读者在欣赏诗词时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人情的温暖。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对家园的思念和离别的情感。诗人运用具象的描写手法,如芦湾风带雁声愁、苹蓼花开水国秋等,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情感的流露。

诗词的结构简洁明快,每句都包含了独立的意象,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离别和归乡的深情思绪,以及对家园和温暖的向往。

《芦门归雁》展现了王镃细腻的描写能力和对人情景致的敏感捕捉,通过简单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对家园和离别的情感,使读者在赏析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人情的温暖。

芦门归雁拼音读音参考

lú mén guī yàn
芦门归雁

lú wān fēng dài yàn shēng chóu, píng liǎo huā kāi shuǐ guó qiū.
芦湾风带雁声愁,苹蓼花开水国秋。
wàng dào qián táng mén wài lù, wǎn liáng rén yǐ xiǎo hóng lóu.
望到钱唐门外路,晚凉人倚小红楼。


相关内容11:

次翁秀峰

晚春即事

山居

与邵德芳同舍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孙花翁墓
    词入秦楼唱至今,夜魂应共水仙吟。坟前几树桃花月,照得风流不死心。...
  • 归自越避寇海滨寒食不得祭扫
    持酒无因洒墓松,禽声花色惨东风。去年此日身为客,及到乡山又客中。...
  • 赵奥别业
    已无湖海梦,渐老足间情。野杖日寻壑,家书时到城。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亦爱箪瓢乐,年来世......
  • 湖山即景次尹绿波
    湖山掩映雁潭秋,今古诗人说胜游。绿柳影分骑马路,赤枫叶落钓鱼舟。前坡风送归樵笛,别墅云藏卖......
  • 白鸡冠
    旌阳仙去坠栖笼,窃药曾归草木中。餐了琼霜因换雪,至今顶内不粘红。...
  • 六桥春望
    美人娇醉落花钿,船载笙歌出柳边。春满六桥调马路,香风飘趁玉丝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