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射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9

射亭

宋代  王安石  

因射构兹亭,序贤仍阅兵。
庶民观礼教,群寇避威声。
城垒前相壮,溪山势尽倾。
宜哉百里地,浮鼓未尝鸣。

射亭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射亭翻译及注释

诗词:《射亭》
作者:王安石(宋代)

射亭构筑起来,
用来举行贤者的射箭和阅兵。
百姓观礼学习礼法,
群寇听到威声都避之不及。
城垒前的壮丽场面,
溪山的气势都为之倾倒。
多么适宜的百里之地,
浮鼓却从未敲响。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射亭的场景,以及在这里举行的射箭和阅兵活动。射亭是一个用来进行贤者射箭和阅兵仪式的地方。庶民们观看这些礼仪活动,学习礼法。这样的威仪声势使得那些恶人都不敢靠近。城垒前的壮丽景象和溪山的气势都让人倾倒。整个地区都非常适合进行这样的活动,但浮鼓却从未敲响,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敌人出现,所以尚未需要鸣响警钟。

这首诗通过描述射亭的场景,表达了对礼仪和威仪的推崇,以及对和平安定的祝愿。射亭作为一种仪式场所,展示了社会秩序和力量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和平繁荣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礼仪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射亭拼音读音参考

shè tíng
射亭

yīn shè gòu zī tíng, xù xián réng yuè bīng.
因射构兹亭,序贤仍阅兵。
shù mín guān lǐ jiào, qún kòu bì wēi shēng.
庶民观礼教,群寇避威声。
chéng lěi qián xiāng zhuàng, xī shān shì jǐn qīng.
城垒前相壮,溪山势尽倾。
yí zāi bǎi lǐ dì, fú gǔ wèi cháng míng.
宜哉百里地,浮鼓未尝鸣。


相关内容11:

送福建张比部

辱井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一──後殿朝次偶题

惜日

和惠思韵二首其二──蝉}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晚兴和冲卿学士
    剡剡风生晚,娟娟月上初。白沙眠騄骥,清浪浴潭鱼。竟欲从君饮,犹便读我书。斜阳不到处,墙角树......
  • 和微之林亭
    为有檀栾占雒阳,忆归杖策此徜徉。观鱼得意还知乐,入鸟忘机肯乱行。未敢许君轻去国,不应如我漫......
  •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行看舒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
  • 戏城中故人
    城郭山林路半分,君家尘土我家云。莫吹尘土来污我,我自有云持寄君。...
  • 示永庆院秀老
    禅房借枕得重欹,陈迹翛然尚有诗。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 欲往北山以雨止
    北山朝气澹高秋,欲往愁沾独少留。散策缘冈初见日,兴随云尽复中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