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4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

宋代  梅尧臣  

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
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
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
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翻译及注释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
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
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
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

诗意:
这首诗词以蚕丝的生产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蚕丝工作的赞美和对蚕丝价值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在河边纬线的织布者,纺织女子归来又开始编织苇席。他们一起忙于蚕丝的生产,用不同的方式来制作竹篓。蚕丝的用途广泛,但是卖出去的蚕丝能有多少呢?作者希望这些蚕丝能够为全天下的人提供充足的衣物,同时也不嫌贫穷而轻视普通的植物纤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蚕丝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展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物质生活的渴望。诗中的纬线织布者和纺织女子代表了辛勤劳动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而不懈努力。诗中提到的筠篚(竹篓)和苇席,是蚕丝生产中常见的工具,同时也象征着朴素的生活和劳动的美德。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蚕丝的价值和用途,表达了对丰富物质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蚕丝能够满足天下人的需求,不再有人因贫穷而缺少衣物。这种表达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蚕丝生产的描绘,抒发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公平和温暖生活的关注。诗词简洁而意味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拼音读音参考

hé sūn duān sǒu cán shǒu shí wǔ shǒu qí shí yī cán bó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

hé shàng wěi xiāo rén, nǚ guī yòu zhī wěi.
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
xiāng yǔ wèi cán qū, hái shū zuò yún fěi.
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
rù yòng cǐ hé duō, wǎng shòu huò néng jǐ.
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
yuàn fēng tiān xià yī, bù tàn pín fú huì.
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


相关内容11:

送怀贤上人归隐静兼寄达观禅师

麦门冬内子吴中手植甚繁郁罢官移之而归不幸

寄饶州范待制

依韵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十春溪水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读後汉书列传
    汉家诛党人,谁与李杜死。死者有范滂,其母为之喜。喜死名愈彰,生荣同犬豕。...
  • 和永叔六篇其六啼鸟
    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百舌子,百舌子,春泥方滑滑......
  • 梦登天坛
    夜梦登天坛,坛上两仙人。来时乘白凤,去时乘白麟。我问不我语,飒飒山中雨。...
  • 送刁经臣归润州兼寄昙师
    古来山林士,一往不复返。区区世上名,岂毕车自挽。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未知所止息,已慕田......
  • 拟王维观猎
    白草南山猎,调弓发指鸣。原边黄犬去,云外皁雕迎。近出长陵道,还看小苑城。聊从向来骑,回望夕......
  •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茂林多翔鸟,要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