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8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宋代  梅尧臣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翻译及注释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梅尧臣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写作的时候已经有两年没有得到朋友和亲戚的来信了。他敢于将自己的心意寄托给晏相公,希望晏相公能够传达给他的朋友们。诗人感叹凤凰常常鸣叫,寒冷的竹林也从未厌倦。茂密的林木中有许多自由翱翔的鸟儿,繁华的大道上行驶着高大的车辆。然而,在这个偏僻的巷子里,却只有孤寂。这里的江水深邃,却没有游动的鲤鱼。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凤凰、竹子、鸟儿、高车以及深邃的江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凤凰鸣叫、竹林疏落的形象,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折射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的不满。诗词中的江深无鲤鱼一句,暗喻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境遇,寓意着他所处的环境贫乏和缺乏温暖。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一种深沉而凄凉的感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表达能力。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拼音读音参考

shí yuè èr shí yī rì dé xǔ chāng yàn xiàng gōng shū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āi yōu xiàng èr nián, péng qī shuí yǔ shū.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
gǎn yì dà chéng xiàng, chǐ tí chuán yì lú.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cóng lái fèng huáng míng, bù yàn hán zhú shū.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
mào lín duō xiáng niǎo, yào lù shèng gāo chē.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
qióng xiàng yī rú cǐ, jiāng shēn wú lǐ yú.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相关内容11:

依韵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十春溪水

李审言归郑州

送谢师厚归南阳

环州通判张殿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拟王维观猎
    白草南山猎,调弓发指鸣。原边黄犬去,云外皁雕迎。近出长陵道,还看小苑城。聊从向来骑,回望夕......
  • 送刁经臣归润州兼寄昙师
    古来山林士,一往不复返。区区世上名,岂毕车自挽。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未知所止息,已慕田......
  •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
    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愿丰天下衣,不叹贫......
  • 送番禺杜杆主簿
    行识桄榔树,初窥翡翠巢。地蒸蛮雨接,山润海云交。讼少通华语,虫多入膳庖。不须思朔雪,梅吐腊......
  • 和道损喜雪
    密雪已迎腊,随风来拂巾。偏知寒夜屋,不管醉归人。暗积空庭合,偷装众树新。沃田将望岁,压疠且......
  • 送王巡检之定海
    休淬鸊鹈剑,休调鹊血弓。平时自壮大,何所立战功。得兵不满百,防寇沧海东。驾船如飞鹘,出入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