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7-19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

宋代  黄庭坚  

伯乐无传骥空老,重华不见士长饥。
从来万事乖名实,岂但药翁论蛤蜊。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翻译及注释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伯乐无传骥空老,
重华不见士长饥。
从来万事乖名实,
岂但药翁论蛤蜊。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伯乐、重华和药翁的比喻,表达了对时代现实的不满和对众多不被重视的才能的惋惜之情。伯乐是传说中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但现实中却没有人能够传承他的智慧,导致优秀的骏马只能空等老去。重华指的是重用有才干的人,但现实中却看不到这样的士人,导致人才饥饿。诗中还提到了药翁,指的是传说中能够治病救人的药师,但现实中却有人只会论述无关紧要的事情,如论蛤蜊,无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典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才能被忽视的遗憾。诗中通过对伯乐、重华和药翁的比喻,暗示了现实中的人才荒和社会的愚昧无知。伯乐无人传承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优秀人才被埋没的遗憾和惋惜之情,使读者对于人才的珍贵性有所思考。重华不见士长饥的描述则揭示了时代对于真正有才干的人才的忽视和冷落。最后,提到的药翁论蛤蜊更是对于社会上重视无关紧要事物而忽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嘲讽。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局限和社会愚昧的不满之情。黄庭坚以他独特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才的珍视融入其中,使这首诗词具有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意义。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拼音读音参考

shì bì bìng fāng jiā bù shàn lùn gé lí zhī gōng xì dá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

bó lè wú chuán jì kōng lǎo, zhòng huá bú jiàn shì zhǎng jī.
伯乐无传骥空老,重华不见士长饥。
cóng lái wàn shì guāi míng shí, qǐ dàn yào wēng lùn gé lí.
从来万事乖名实,岂但药翁论蛤蜊。


相关内容11:

戏答龙泉余尉问禅二小诗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慧林中禅师真赞

贵池

送昌上座归成都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搜猕匿赋之家晏饭此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蘖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 麟趾赞
    麟有趾而不踶,仁哉麟哉。有定而不抵,仁哉麟哉。有角而不触,仁哉麟哉。今之人,一朝之忿以触人......
  • 题刘法直诗卷
    往日刘随州,作诗惊诸公。老兵睨前辈,欺诋阮嗣宗。才卿望长卿,岁数未三百。岂其苗裔耶,诗句侵......
  •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竹坞
    笋随人意疏处生,清风如归自来去。虽然不与俗子期,阴过邻家亦销暑。...
  • 离汝寄张子
    草枯木落晚凄凄,目断黄尘听马嘶。想子重行分首处,荒凉巢父井亭西。...
  • 题东丁水
    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东丁直到今。我为改名方响洞,要知山水有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