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司空图
2025-07-24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

唐代  司空图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翻译及注释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一诗,描述了石勒童年时期在洛阳的经历和心情。通过描绘石勒在儿时观察到的事物,表达了对晋朝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困惑。

大致中文译文如下:

石勒年幼时充满了战争的氛围,他在洛阳的长啸经历让我感叹。那时的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慧又怎么能预测未来呢?

这首诗描绘了石勒童年时期在洛阳的景象和感受。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他的童年充满了战争以及外来民族入侵的动荡岁月。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石勒童年的象征。他在洛阳的长啸表达了他对身世的困惑和无奈。

作者在诗中提到了王夷甫,他在晋朝时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于历史和未来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王夷甫的提及,作者暗示了石勒的无知和对未来的迷茫。石勒作为少年时期的洛阳长啸者,面对历史的变迁和自身的命运,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描绘石勒童年时期在洛阳的经历,表达了对晋朝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困惑。诗句简练,深情中流露出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同时,通过对洛阳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洛阳的繁荣和多变的局势。整首诗凭借朴素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慨。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拼音读音参考

luò yáng yǒng gǔ yī zuò hú céng shī
洛阳咏古(一作胡曾诗)

shí lè tóng nián yǒu zhàn jī, luò yáng cháng xiào yǐ mén shí.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jìn cháo bú shì wáng yí fǔ, dà zhì hé yóu de yù zhī.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相关内容11:

送三传赴长城尉(一作送前辈读三传任长城尉)

吊前水部贾员外

送人及第归海东

浮汴东归

题诠律师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李道士归南岳
    千峰隔湘水,迢递挂帆归。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只恐相寻日,人间旧......
  • 岳阳即事
    远色岳阳楼,湘帆数片愁。竹风山上路,沙月水中洲。力学桑田废,思归鬓发秋。功名如不立,岂易狎......
  • 句
    忍事敌灾星。(以下《困学纪闻》)物望倾心久,凶渠破胆频。(《咏房太尉》。自注:初琯建亲王分......
  • 轻薄怨
    花骢躞蹀游龙骄,连连宝节挥长鞘。凤雏麟子皆至交,春风相逐垂杨桥。捻笙软玉开素苞,画楼闪闪红......
  • 江行
    潇湘无事后,征棹复呕哑。高岫留斜照,归鸿背落霞。鱼残沙岸草,蝶寄洑流槎。共说干戈苦,汀洲减......
  • 沿汉东归
    北去穷秦塞,南归绕汉川。深山逢古迹,远道见新年。绝壁云衔寺,空江雪洒船。萦回还此景,多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