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双鹦鹉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18

双鹦鹉

唐代  白居易  

哲理  

绿衣整顿双栖起,红觜分明对语时。
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
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
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

双鹦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双鹦鹉翻译及注释

《双鹦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绿衣整顿双栖起,
红觜分明对语时。
始觉琵琶弦莽卤,
方知吉了舌参差。
郑牛识字吾常叹,
丁鹤能歌尔亦知。
若称白家鹦鹉鸟,
笼中兼合解吟诗。

诗意:
《双鹦鹉》描绘了一幅鹦鹉对话的情景。诗中描述了两只鹦鹉,一只身穿绿色衣衫,整齐地站立起来,另一只鹦鹉嘴巴鲜红而分明,它们对话时相互应答。作者观察到琵琶的弦乐震动起伏,才意识到鹦鹉的舌头吉了(即颤动)起来,不再参差不齐。作者叹息郑牛(唐代文学家)能识字,而自己常常感叹于自己的无能。然而,作者同时也意识到丁鹤(指另一位文学家)能歌唱,他也能理解鹦鹉的歌唱。最后,作者称赞白家(指自己姓白)的鹦鹉,它们能够在笼子里解出吟诗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鹦鹉的对话和作者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和音乐的赞美以及对自身才华的自嘲。诗中的绿衣和红觜形象生动,通过对颜色的描写,展现出鹦鹉的美丽和生动。琵琶的弦莽卤形容鹦鹉的舌头颤动,将音乐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作者对自身才华的自嘲,表现出一种谦虚和自省的态度。最后,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称赞鹦鹉,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同时也将鹦鹉的歌唱比喻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整首诗词虽然篇幅不多,但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音乐、文字和创作的热爱和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双鹦鹉拼音读音参考

shuāng yīng wǔ
双鹦鹉

lǜ yī zhěng dùn shuāng qī qǐ, hóng zī fēn míng duì yǔ shí.
绿衣整顿双栖起,红觜分明对语时。
shǐ jué pí pá xián mǎng lǔ,
始觉琵琶弦莽卤,
fāng zhī jí le shé cēn cī.
方知吉了舌参差。
zhèng niú shí zì wú cháng tàn, dīng hè néng gē ěr yì zhī.
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
ruò chēng bái jiā yīng wǔ niǎo, lóng zhōng jiān hé jiě yín shī.
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


相关内容11:

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答之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出处之意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答裴相公乞鹤(一作酬裴相公乞予双鹤)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初到洛下闲游
    汉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闲居迹可逃。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诗携彩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
  •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
    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行逢禅客多相问,坐倚渔舟一......
  • 送高侍御使回,因寄杨八
    明月峡边逢制使,黄茅岸上是忠州。到城莫说忠州恶,无益虚教杨八愁。...
  • 偶作二首
    扰扰贪生人,几何不夭阏。遑遑爱名人,几何能贵达。伊余信多幸,拖紫垂白发。身为三品官,年已五......
  • 茅城驿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
  • 崔十八新池
    爱君新小池,池色无人知。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忽看不似水,一泊稀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