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言怀·恨乏平戎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高骈
2025-07-19

言怀·恨乏平戎策

唐代  高骈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手持金钺冷,身挂铁衣寒。
主圣扶持易,恩深报效难。
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言怀·恨乏平戎策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言怀·恨乏平戎策翻译及注释

诗词《言怀·恨乏平戎策》描写了作者对自己无法参与平定边疆戎虏的遗憾和无奈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遗憾恨乏平戎策,惭愧地登上将军坛。手握金钺冷冰冰,身穿铁衣冷寒寒。国君事君给我机会容易,但是我要回报深恩就难。边境依然未息战火,我怎能轻易辞去官位。

诗意:
《言怀·恨乏平戎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参与平定边疆战乱,为国家立功的遗憾和愧疚之情。诗人手持金钺,身穿铁衣,但是却无法担任平戎之责。他感慨国家扶持自己的机会容易得到,但是回报国家的恩情却是困难重重。尽管国家依然面临战乱,但是诗人却无法轻易放弃官位。

赏析:
这首诗词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遗憾之情。诗中的金钺和铁衣象征着戎马之责,表明了作者对于担任平定边疆的角色的渴望。然而,他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参与到边境平戎的事务中。诗人感到自己无法报答国家的深恩,同时他又对于国家仍未平息的战乱感到忧虑,因此他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官位。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抒发出诗人深挚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

言怀·恨乏平戎策拼音读音参考

yán huái
言怀

hèn fá píng róng cè, cán dēng bài jiāng tán.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shǒu chí jīn yuè lěng, shēn guà tiě yī hán.
手持金钺冷,身挂铁衣寒。
zhǔ shèng fú chí yì, ēn shēn bào xiào nán.
主圣扶持易,恩深报效难。
sān biān yóu wèi jìng, hé gǎn biàn xiū guān.
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相关内容11:

步蟾宫

松柏歌

闽伶官戏主延政语

村人学解嘲人语

叹征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太湖石
    谁怜孤峭质,移在太湖心。出得风波外,任他池馆深。不同花逞艳,多愧竹垂阴。一片至坚操,那忧岁......
  • 樊川寒食
    新松□绿草,古柏翳黄沙。珮珂客惊鸟,绮罗人间花。蹙尘南北马,碾石去来车。川晚悲风动,坟前碎......
  • 东门晚望
    青门聊极望,何事久离群。芳草失归路,故乡空暮云。信回陵树老,梦断灞流分。兄弟正南北,鸿声堪......
  • 依韵和幹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
    山立只盈寻,高奇药圃阴。风涛打欲碎,岩穴蛰方深。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岁寒终不变,堪比古......
  • 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
    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风烟惨无主,载祀将六百。草色与行人,谁能问......
  • 成王冠辞
    使王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亲贤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