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汉江行次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偓
2025-07-19

汉江行次

唐代  韩偓  

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
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
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

汉江行次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汉江行次翻译及注释

《汉江行次》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汉江行船途中的景象和心情。

汉江是指今天的韩江,全长1,532千米,是中国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诗词中提到的村寺、幡竿、庙、青林等词语,描绘了江边的一片宁静和寂静。村寺深处,幡竿上的残余阳光依依不舍,沙头上的庙宇和青林合在一起,驿站上空无人,只有白鸟自由飞翔。

诗词第二句“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表达了作者对村寺的了解和对寂静中阳光的依恋。第三句“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描绘了沙头上庙宇和青林的景象,同时表达出作者孤独的心情。第四句“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通过牧笛和渔歌的形象,表现了船上人的愉悦心情和归乡的喜悦。

最后两句“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儿时钓矶的怀念。整首诗词以凄美、宁静的语言,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村寺虽深已暗知,
幡竿残日迥依依。
沙头有庙青林合,
驿步无人白鸟飞。
牧笛自由随草远,
渔歌得意扣舷归。
竹园相接春波暖,
痛忆家乡旧钓矶。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汉江行次》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

诗词以汉江行船的景象为背景,将一片宁静、寂静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运用细腻的词语,如村寺深暗、幡竿残日、庙宇青林等,刻画了江边的一片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江边景色的熟悉和依恋之情。

诗词以牧笛、渔歌为形象,表达了船上人的愉悦心情和对归乡的喜悦。通过牧笛和渔歌的声音,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欢愉。整首诗词以宁静、凄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江边景色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以竹园和春波为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儿时的回忆。竹园和春波的描绘,在读者心中勾起了一片寂静、美丽的家乡景象。通过对竹园和春波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之情。

总之,《汉江行次》以细腻的语言和凄美的情感,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想象力的诗词作品。

汉江行次拼音读音参考

hàn jiāng xíng cì
汉江行次

cūn sì suī shēn yǐ àn zhī, fān gān cán rì jiǒng yī yī.
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
shā tóu yǒu miào qīng lín hé,
沙头有庙青林合,
yì bù wú rén bái niǎo fēi.
驿步无人白鸟飞。
mù dí zì yóu suí cǎo yuǎn, yú gē dé yì kòu xián guī.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
zhú yuán xiāng jiē chūn bō nuǎn, tòng yì jiā xiāng jiù diào jī.
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


相关内容11:

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残花

访隐者遇沈醉书其门而归

倒次元韵

初过汉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宿鹤林寺
    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烛焰风销尽,兰条露湿空。又须从此别,江上正......
  • 小北厅闲题
    冷曹孤宦本相宜,山在墙南落照时。洗竹浇莎足公事,一来赢写一联诗。...
  • 喜友人及第
    孤吟望至公,已老半生中。不有同人达,兼疑此道穷。只应才自薄,岂是命难通。尚激抟溟势,期君借......
  • 渡淮作
    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雨迎花送长如此,辜负东风十四年。...
  • 归山夜发湖中
    广泽去无边,夜程风信偏。疏星遥抵浪,远烧似迎船。响岳猿相次,翻空雁接连。北归家业就,深处更......
  • 横塘
    秋寒洒背入帘霜,凤胫灯清照洞房。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风飘乱点更筹转,拍送繁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