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汪莘
2025-09-04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宋代  汪莘  

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
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作者简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翻译及注释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野水平桥细浪生,
柴门草长断人行。
园林霁后春如在,
燕雀鸣时夏正清。

中文译文:
春夏之交,风雨弥漫,耳目所感即景十首。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动而清新的自然环境中。

首句"野水平桥细浪生",通过描绘细小的波浪在野外平缓的桥上涌动,展示了春夏之交的湿润气息,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大地上。

接下来的一句"柴门草长断人行",描述了门前杂草丛生,人们走道被阻断的情景。这表现了夏天的炎热和植物生长的旺盛,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因为自然的原因而受到的限制。

第三句"园林霁后春如在",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园林景色,春天的氛围依然存在。这句话传达了春夏之交的特点,即夏天已经来临,但春天的痕迹仍然挥之不去。

最后一句"燕雀鸣时夏正清",表现了夏天的宁静和清凉。当燕雀鸣叫时,整个夏季都被描绘得如此清澈明亮。这句话通过声音的描写,传递出夏天的宁静和生机盎然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春夏之交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季节交替的美妙。同时,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季节的气息和景色,带来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拼音读音参考

chūn xià zhī jiāo fēng yǔ mí jiān ěr mù suǒ chù jí shì shí jué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yě shuǐ píng qiáo xì làng shēng, zhài mén cǎo zhǎng duàn rén xíng.
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
yuán lín jì hòu chūn rú zài, yàn què míng shí xià zhèng qīng.
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相关内容11:

明觉寺

秋兴

吴参议挽歌词

送胡彦思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寿何尚书
    雪艇风帆去玉京,故家猿鹤相欢迎。九天气母壶中足,十月婴儿顶上行。曾问何修能至此,但云无欲自......
  • 佛书载兜率天有内院道书有赤城朱窗乃帝一内
    结发师心内院行,紫云门阙碧霞城。一声霹雳冲天响,万点星辰匝地明。鼎裹金丹能虎变,床头铁杖带......
  • 送蔡学正
    鍊尽刚成与物和,峥嵘夜气合清磨。好溪新涨连天绿,近晚无风亦不波。...
  • 除日寄黟山周尊师
    眼有神光射霭山,不须更问列仙班。道人四海都游遍,只有先生一介闲。...
  •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一烛发明百巧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胡为自争妍,照耀出痕迹。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愿息终岁劳,留作袖......
  • 送蔡子寿
    彼羙蔡氏子,任也堪将相。唯俦亦异材,朗立万人上。吾尝扣其微,事诣理亦畅。雨露待坚成,风波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