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赠史开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杨巨源
2025-09-08

赠史开封

唐代  杨巨源  

唐诗三百首  旅途  抒情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
鼓角迥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
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日看。
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

赠史开封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赠史开封翻译及注释

《赠史开封》是唐代杨巨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低荒草誓师坛,
邓艾心知战地宽。
鼓角迥临霜野曙,
旌旗高对雪峰寒。
五营向水红尘起,
一剑当风白日看。
曾从伏波征绝域,
碛西蕃部怯金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史开封的赞美和赠词之意。诗人描述了战乱时期的景象,以及邓艾将军的英勇和战略眼光。诗中也透露出对历史上伟大战役的回顾和对边境地区的探险。

赏析:
1. 诗词的开篇以"天低荒草誓师坛"来描绘战场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这一句表达了对邓艾将军的敬佩和对他坚定决心的赞赏。
2. "鼓角迥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这两句描绘了战场上的壮丽景象,鼓声和号角声回荡在寒冷的晨曦中,旗帜高高飘扬对着雪山,形成了一幅雄壮的画面。
3. "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日看"这两句表达了军队奋勇向前的决心和壮丽的场面。五营士兵骑马奔腾,红尘飞扬,一剑挥舞如风,充满了激情和英勇。
4. 最后两句"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则提到了历史上的伟大征战和边境地区的部族。伏波是古代的一个部落,指的是艰苦的征战,而碛西蕃部则指的是西域地区的蕃部族群。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了解和对边境地区的探险精神的推崇。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的壮丽景象和对将军的赞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将士的英勇和历史的辉煌。它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展示了诗人对战争和军人的敬佩之情。

赠史开封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shǐ kāi fēng
赠史开封

tiān dī huāng cǎo shì shī tán, dèng ài xīn zhī zhàn dì kuān.
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
gǔ jiǎo jiǒng lín shuāng yě shǔ,
鼓角迥临霜野曙,
jīng qí gāo duì xuě fēng hán.
旌旗高对雪峰寒。
wǔ yíng xiàng shuǐ hóng chén qǐ, yī jiàn dāng fēng bái rì kàn.
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日看。
céng cóng fú bō zhēng jué yù, qì xī fān bù qiè jīn ān.
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


相关内容11:

鸣雁

春思寄梦得乐天

资阳郡中咏怀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西村寺斋沐览镜…吏部孟员外并见赠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享文恭太子庙乐章
    觞牢具品,管弦有节。祝道寅恭,神仪昭晰。桐珪早贵,象辂追设。磬达乐成,降歆丰洁。...
  • 七夕
    佳期人不见,天上喜新秋。玉珮沾清露,香车渡浅流。东西一水隔,迢递两年愁。别有穿针处,微明月......
  • 题表丈三大夫书斋
    盛府自莲花,群公是岁华。兰姿丈人圃,松色大夫家。素卷堆瑶席,朱弦映绛纱。诗题三百首,高韵照......
  • 送别沅泛
    念尔强学殖,非贯早从师。温温禀义方,慥慥习书诗。计偕来上国,宴喜方怡怡。经术既修明,艺文亦......
  • 永宁里小园与沈校书接近,怅然题寄
    故里心期奈别何,手移芳树忆庭柯。东皋黍熟君应醉,梨叶初红白露多。...
  •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
    丽藻飞来自相庭,五文相错八音清。初瞻绮色连霞色,又听金声继玉声。才出山西文与武,欢从塞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