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途次三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寇准
2025-07-22

途次三绝

宋代  寇准  

沙阔戍楼迥,风高边日清。
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

途次三绝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途次三绝翻译及注释

《途次三绝》是宋代文官寇准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沙阔戍楼迥,
风高边日清。
迟迟驱疋马,
何处问归程。

译文:
广阔的沙漠中,寂静的边塞楼阁矗立,
高风吹拂,边境的太阳明亮清晰。
迟迟地催促着疲惫的马匹前行,
问一问,何处是归途的方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边塞戍卫的景象。诗人描述了广阔的沙漠和孤立的戍楼,突出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辽阔。高风吹拂下,阳光明亮,给人一种边境地区的清静和悠远的感觉。诗中的马匹迟迟不前,表现了行军的辛劳和艰难,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途方向的迷茫和困惑,反映了戍卫生活中常常面临的离散和无法预知的归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边塞戍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艰苦和孤独。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广阔的沙漠和高风吹拂下的边境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辽远的感觉。马匹迟迟不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归途的思念,以及行军中的辛劳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则凸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体现了边塞戍卫生活中常常面临的离散和无法预知的归程。整首诗情感真实,通过简洁的表达展示了边塞戍卫生活的辛酸和不易,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途次三绝拼音读音参考

tú cì sān jué
途次三绝

shā kuò shù lóu jiǒng, fēng gāo biān rì qīng.
沙阔戍楼迥,风高边日清。
chí chí qū pǐ mǎ, hé chǔ wèn guī chéng.
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


相关内容11:

晚春二首二

舂陵闻雁

送张缗子望太常簿

同张子望颜伯仪上关纳凉

拟乐府十二辰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弋阳道中
    千日千程不厌行,一丘一壑可邻生。常忧束缚名缰死,闻健寻山却称情。...
  • 东皋十首
    尺五城南未足高,只今小杜更飘飖。暮烟疏雨从君胜,玉子文楸听我饶。...
  • 和人春暮
    流年赋分长多感,尽日长思立短亭。犹谢海棠花始发,似留春色向凋零。...
  • 复用前韵寄题慎思豪塘居
    玉泉飞落白霞峰,散入山田亩十钟。邓子结庐真世外,陶公脱屣更谁逢。莺啼春竹风烟近,龙起秋堂雨......
  • 池上秋书
    虚斋独语复书空,闲对林塘思少同。霜叶声乾飘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风。时平偶作青衫吏,心老浑如白......
  • 晓发楼子庄
    晓发楼子庄,淮山自兹近。春风似恼客,浪稳舟不进。长安一回首,堤柳千里润。念当整帆席,快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