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雨中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偓
2025-10-05

雨中

唐代  韩偓  

咏物  宴饮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雨中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雨中翻译及注释

《雨中》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诗意:
《雨中》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景象,通过雨声、树叶、鸟羽和人的情感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雨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情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和思绪。首句“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以青桐树为形象,描绘了雨声此起彼伏、层层叠叠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接着,诗人描述了雨水滴落在高处的树枝上,再次滴落到低处的树叶上,形象地展现了雨水的细腻和连绵不绝。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湿透的鸟羽和愁苦的人。诗人写道,“鸟湿更梳翎”,形容雨中的鸟儿在湿润中整理羽毛,呈现出一种柔软而凄美的形象。同时,人们在雨中愁苦地拄着脸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最后两句“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表明诗人独自登上西楼,感受着寒风袭来的寒冷。这里的“风襟寒帖帖”形容了风的寒冷穿透衣襟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词通过对雨中景物的描写,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一种孤独、忧伤的氛围。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雨天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体味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抒发。

雨中拼音读音参考

yǔ zhōng
雨中

qīng tóng chéng yǔ shēng, shēng shēng hé chóng dié.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shū dī xià gāo zhī, cì dǎ yī dī yè.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
niǎo shī gèng shū líng, rén chóu fāng zhǔ jiá.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dú zì shàng xī lóu, fēng jīn hán tiē tiē.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相关内容11:

初识梅花

赠廖凝(时凝居南岳)

东游远归

幽窗(以下《香奁集

赠质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牛渚夜泊
    烟老石矶平,袁郎夜泛情。数吟人不遇,千古月空明。人事年年别,春潮日日生。无因逢谢尚,风物自......
  • 塞上曲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燕然山上字,男子见......
  • 暴雨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 废宅
    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
  • 浮云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 春夜二首
    几处兵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山违。时难何处披怀抱,日日日斜空醉归。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