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湘中寒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徐照
2025-07-22

湘中寒夜

宋代  徐照  

本自家於越,何期滞楚邦。
吟多头易白,归切思难降。
但听风收竹,谁知雪满江。
叉鱼中夜急,烧火照楼窗。

湘中寒夜作者简介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湘中寒夜翻译及注释

《湘中寒夜》是徐照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本来自己生于越地,怎料被困在楚国。
吟诵能使头发变白,思乡之情难以抑制。
只听见风吹动竹林,谁知道江面上已铺满白雪。
寒夜里,渔船匆匆而过,炉火映照着楼窗。

诗意:
《湘中寒夜》描绘了作者徐照在寒冷的夜晚被困在楚国的境遇。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吟诵诗词使他头发变白,但思乡之情却无法平息。他在夜晚听着风吹动竹林的声音,却无人知晓江面上已经积满了白雪。寒夜里,一艘匆匆而过的渔船,炉火映照着楼窗,给他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期盼。

赏析:
《湘中寒夜》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身处他乡、思乡之情难以抑制的境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吹动竹林、江面上的白雪,以及寒夜中匆匆而过的渔船和楼窗上照耀的炉火,诗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在这种凄凉中,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词中的反衬手法也值得注意。作者将吟诵诗词与思乡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吟诵使头发变白,表现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思乡之情却是难以降伏的,强调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渔船的匆匆而过与楼窗上的炉火形成了明暗对比,凸显了作者身处他乡的孤寂和渴望归乡的痛苦。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意,以及在异乡漂泊中的寂寞和无助。整首诗词以简短、凝练的语言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给人以凄凉、迷茫的感受,引发读者对故乡的思考与共鸣。

湘中寒夜拼音读音参考

xiāng zhōng hán yè
湘中寒夜

běn zì jiā yú yuè, hé qī zhì chǔ bāng.
本自家於越,何期滞楚邦。
yín duō tóu yì bái, guī qiè sī nán jiàng.
吟多头易白,归切思难降。
dàn tīng fēng shōu zhú, shéi zhī xuě mǎn jiāng.
但听风收竹,谁知雪满江。
chā yú zhōng yè jí, shāo huǒ zhào lóu chuāng.
叉鱼中夜急,烧火照楼窗。


相关内容11:

题单丙文画像

宿吉州永庆寺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雪中访友

林中奉酬翁卷

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古交行
    君居京江头,我住武夷曲。平生风马牛,道路几重複。会面情相亲,卜室欣相聆。倾盖一笑粲,恍然如......
  • 双路
    王命弛驱不敢轻,文书要覈去来情。青山步步生幽意,碧涧悠悠趁远程。春浅禽声犹自小,泥酥马迹正......
  • 夜听黄仲立弹广陵
    月色照君琴,移床出木阴。数声广陵水,一片古人心。投剑功无补,冲冠怒亦深。踪能清客耳,还是乱......
  • 净口二绝句
    一江春水绿油油,绕尽春山去不休。愧我虚舟无定著,追随曲折与同流。...
  • 赋祝次仲八景·潇湘夜雨
    移艘击湾浦,倾篷声更家。谩起湘妃恨,长歌灵均骚。晓汐涨何许,微茫泛江皋。...
  • 美人睡起曲
    睡起胡蜂已退衙,袖中犹带郁金牙。懒拈青扇遮微雨,斗摘庭前紫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