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史浩
2025-09-05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宋代  史浩  

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
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
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
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翻译及注释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是宋代史浩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游览寺庙时的景象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边靠着一座疏萧的寺庙,小阁在翠绿的丛林中。
烟雾缭绕,三座山峰秀丽绝伦,松树和杉树构成一条通往寺庙的小径。
潮水的声音让人心领神会,烦忧转瞬间消失无踪。
不禁让人笑看森林中的射箭,又想起远方飞翔的大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天边的寺庙和翠绿的小阁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神秘感。烟雾弥漫的山峰在诗中被形容为秀丽绝伦,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美丽。松树和杉树构成的小径通向寺庙,给人一种通往宁静和心灵净化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绘潮水的声音,表达了自然声音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当听到潮水的声音时,作者感到心灵得到触动,烦忧和纷扰瞬间消失,使得思绪得以解脱。这种感受让人感叹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山林中观察到的情景和他对远方的思念。作者笑看林间的射箭,可能是对人们在自然中尽情娱乐的态度的赞叹,也是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处的描绘。同时,作者又想起了远方飞翔的大雁,可能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这种对远方的思念,与山水之美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声音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索。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和观察,诗人展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并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ēn píng jùn wáng yóu shān dēng sì zhōng xiǎo gé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tiān biān yǐ xiāo sì, xiǎo gé cuì wēi zhōng.
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
yān ǎi sān fēng xiù, sōng shān yī jìng tōng.
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
cháo yīn cóng ěr wù, chén lǜ zhuǎn tóu kōng.
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
kān xiào lín jiān yì, yóu sī luò sāi hóng.
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


相关内容11:

和陶桃花源

和陈泽民见寄

太清舞

元宵雪作因成短句

和周明瞻秋香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闻鹿生子
    再上归田疏,从违未可知。方忧鹤怨我,忽喜鹿生儿。六月事已验,千年寿可期。我归须汝健,正要汝......
  • 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
    五月天恩解网罗,四方举首愿时和。我公寰海甘霖望,今日门阑瑞气多。已幸羇穷蒙疵赖,竚看谈笑却......
  • 六月末间拒霜已开
    暑气犹未退,寒花早已开。衰年宁有几,寒暑若相催。...
  • 送朝京赴福清宰
    来往看看二十春,开怀情话日相亲。悬车我已安三径,捧檄君俄向七间。肯为浮名随薄俗,但施善政抚......
  • 送阎少隐同其弟伯子宣子赴试淮南为一月之别
    扛鼎拔山谁长雄,八千号数夸江东。公家子弟又可用,要与父兄成大功。...
  • 谢王秘书送桂花
    病中恨不见花开,赖有仙郎折送来。一笑相看如有得,呼儿草划具樽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