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祭灶与邻曲散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7-18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代  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祭灶与邻曲散福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祭灶与邻曲散福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作,名为《祭灶与邻曲散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已幸悬车示子孙,
已经有幸悬挂车辆来表明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正须祭灶请比邻。
现在正是应该祭祀灶神,请邻居一同参与。

岁时风俗相传久,
经过岁时的风俗习惯长时间相传,
宾主欢娱一笑新。
主人和客人一同欢乐,笑声新鲜动听。

雪鬓坐深知敬老,
白发皆因年岁增长,深知要尊敬老人,
瓦盆酌满不羞贫。
瓦盆中盛满饮料,虽然贫穷却不感到羞愧。

问君此夕茅檐底,
问你,今晚在茅草屋檐下,
何似原头乐社神?
与原始社会的神灵欢乐相比又如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祭灶的场景,传统上,祭灶是中国农村过年时的习俗之一,人们在冬至这天祭祀厨房里的灶神,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家庭的幸福。陆游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和对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向往。

诗的开头,已经有幸悬挂车辆来表明对子孙后代的期望,显示了作者对家族的关心和未来的期望。接着,作者呼唤邻居一同祭灶,表达了邻里团结、互助的情感,体现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和睦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岁时风俗习惯的传承,说明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了很久,并且主人和客人在祭灶仪式中的欢愉气氛,营造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

在最后两句,作者问道,现在的祭灶习俗在茅草屋檐下的庆祝,是否能与原始社会的神灵欢乐相比。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同时也让人们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灶的场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祭灶与邻曲散福拼音读音参考

jì zào yǔ lín qū sàn fú
祭灶与邻曲散福

yǐ xìng xuán chē shì zǐ sūn, zhèng xū jì zào qǐng bǐ lín.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suì shí fēng sú xiāng chuán jiǔ, bīn zhǔ huān yú yī xiào xīn.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xuě bìn zuò shēn zhì jìng lǎo, wǎ pén zhuó mǎn bù xiū pín.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wèn jūn cǐ xī máo yán dǐ, hé sì yuán tóu lè shè shén?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相关内容11:

一春风雨太半有感

赠粉鼻

祈雨

晓枕

村居闲甚戏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立秋後作
    宋玉悲秋千载後,诗人例有早秋诗。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
  • 郭氏山林十六詠倚剑
    懸瀑若剑立,空潭如镜平。未能照魑魅,且用斩长鲸。...
  • 求月桂
    重重汗简拥衰翁,百里家山梦不通。病眼可令常寂寞,烦君为致数枝红。...
  • 夜坐独酌
    玉宇沉沉夜向阑,跨空飞阁倚高寒。一壼清露来云表,聊为幽人洗肺肝。...
  • 枕上偶成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
  • 老景
    老景虽无几,为农尚有余。曾传种鱼术,新得相牛书。黍酒时留客,菱歌或起予。平生湖海志,高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