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宝墨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12

宝墨亭

宋代  苏轼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宝墨亭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宝墨亭翻译及注释

《宝墨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墨亭

山阴不见换鹅经,
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
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
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
愿观遗法快沉冥。

译文:
在山的阴影下看不到鹅群的迁徙,
京口空传着瘦弱的鹤的铭文。
洒脱的仙人来到此地担任官职,
风流的太守为这座亭子而开辟。
两篇墨迹洗去了玉蕊上的尘土,
四行银钩留下的痕迹依然鲜明。
我长久地站在池边却无所得,
愿意观看那些前人留下的法则,让我心旷神怡。

诗意:
《宝墨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亭子,作者苏轼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这个地方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山阴不见换鹅经”,暗示作者身处的地方远离繁华,没有机会目睹鹅群的迁徙,而“京口空传瘱鹤铭”则传达了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氛围。然而,亭子的存在给这个地方带来了一些改变,作为一名官员的太守修建了这座亭子,使其成为一道风景,吸引了仙人的到来。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文人留下的诗文的渴望,愿意通过观看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法则来获得心灵的愉悦。

赏析:
《宝墨亭》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于一处幽静亭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山阴、换鹅经、瘱鹤铭等意象,以及潇洒谪仙、风流太守等人物形象,都展示了这座亭子的特殊与独特。通过墨迹洗去玉蕊上的尘土和银钩在纸上的痕迹,描绘了过去的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而作者自己则站在池边无所得。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体现了苏轼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于心灵愉悦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于亭子的描绘,揭示了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智慧的向往和对于心灵宁静的渴望。整体诗意深邃而抒情,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宝墨亭拼音读音参考

bǎo mò tíng
宝墨亭

shān yīn bú jiàn huàn é jīng, jīng kǒu kōng chuán yì hè míng.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
xiāo sǎ zhé xiān lái zuò jùn, fēng liú tài shǒu wèi kāi tíng.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liǎng piān yù ruǐ chén chū dí, sì tǐ yín gōu jī shàng qīng.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wǒ jiǔ lín chí wú suǒ de, yuàn guān yí fǎ kuài chén míng.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相关内容11: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

舶趠风

蝎虎

题王晋卿画后

秋兴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逸堂
    新第谁来作并邻,旧官宁复忆星辰。请君置酒吾当贺,知向江湖拜散人。...
  • 答径山琳长老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罗什,神咒真......
  • 夜梦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
  • 新葺小园二首
    三年辄去岂无乡,种树穿池亦漫忙。暂赏不须心汲汲,再来惟恐鬓苍苍。应成庚信吟枯柳,谁记山公醉......
  •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予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诗乃追次慎韵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
  • 和王晋卿题李伯时画马
    督邮有良马,不为君所奇。顾收纸上影,骏骨何由归。一朝见萦策,蚁封惊肉飞。岂惟马不遇,人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