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三战败不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18

三战败不羞

宋代  王安石  

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
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
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
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

三战败不羞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战败不羞翻译及注释

诗词:《三战败不羞》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
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
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
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

中文译文:
三次战败不感到羞耻,只要一次官职提升就高兴。
古人思念慰问亲人,感到耻辱不应该归咎于自己。
在陵墓中避免吃兄弟的食物,亲手织鞋仰赖妻子。
思考仁义与权谋的关系,保持清白并非绝对正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反思和个人追求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表达了作者对失败的不羞愧和对官职提升的喜悦之情。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竞争激烈的现实,人们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价值。

其次,诗中提到"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怀念和对自身的愧疚之情。这说明作者思考过去的时代,认为古人更注重家庭和亲情的关怀,而现代人则更加自私和功利。

接着,诗中提到"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表达了作者在境遇艰难时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亲人的支持。作者选择避开兄弟的食物,自己织鞋来维持生计,同时仰赖妻子的支持,展现了一种坚韧和自立的精神。

最后,诗中提到"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表达了作者对仁义和权谋之间的思考。作者认为仁义是重要的,但权谋也不可忽视。他认为保持清白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行为,暗示了在现实中妥协和权宜之计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时代现实的反思,探讨了官场竞争、家庭关怀以及仁义与权谋之间的关系。它提醒人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得失,还要思考更广泛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三战败不羞拼音读音参考

sān zhàn bài bù xiū
三战败不羞

sān zhàn bài bù xiū, yī guān qiān zhé xǐ.
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
gǔ rén sī wèi qīn, kuì rǔ níng zài jǐ.
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
yú líng bì xiōng shí, zhī jù yǎng qī zǐ.
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
sī yì yǒu xiāng quán, jié shēn fēi zhì lǐ.
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


相关内容11:

寓言六首

白日不照物

示俞秀老二首

和耿天骘同游定林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山前
    山前溪水涨潺潺,山後云埋不见山。不趁雨来耕水际,即穿云去卧山间。...
  • 河势
    河势浩难测,禹功传所闻。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无灾等难必,从众在......
  • 到家
    五年羁旅倦风埃,旧里依然似梦回。猿鸟不须怀怅望,溪山应亦笑归来。身闲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
  • 池雁
    羽毛摧落向人愁,当食哀鸣似有求。万里衡阳冬欲暖,失身元为稻粱谋。...
  • 秋日不可见
    秋日不可见,林端但余黄,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娟娟空山月,照我冠......
  • 送致政朱郎中东归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